摘要:你知道吗?全球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正受脂肪肝困扰,而其中一部分可能会悄悄发展成更严重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甚至走向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一直以来,医生们都在寻找有效改善这种肝脏损伤的方法,直到最近,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肠道里找到了一位"护肝卫士"。
你知道吗?全球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正受脂肪肝困扰,而其中一部分可能会悄悄发展成更严重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甚至走向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一直以来,医生们都在寻找有效改善这种肝脏损伤的方法,直到最近,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肠道里找到了一位"护肝卫士"。
2025年5月,姜长涛教授与乔杰院士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发现一种名叫"嗅镰刀菌"的肠道真菌,能让实验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降低40%,肝纤维化面积减少50%。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真菌,就藏在我们的肠道微生态里,过去却因为研究技术的限制一直没被发现其"超能力"。
为了找到这种神奇的真菌,研究团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想象一下,肠道里的微生物环境复杂得像个热带雨林,要从中分离出特定真菌就像在茂密森林里寻找特定树种一样困难。团队专门开发了一套叫FOCUS-G的"肠道模拟培养系统",这个系统能精准模拟肠道的低氧环境,就像给真菌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借助这个系统,他们从中国5个地区的100份健康人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了2137株真菌,其中还包括18个可能从未被发现的新物种。
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发现嗅镰刀菌是个能在肠道"无氧密室"中安稳生存的特殊存在。过去人们总觉得丝状真菌很难在肠道存活,这次研究却颠覆了这个认知——嗅镰刀菌不仅能稳定定植在结肠里,还不会产生有害毒素,对人体相当安全。更重要的是,这种真菌在全球多个国家人群的肠道中都普遍存在,说明它可能是人类肠道里一位常见却被忽视的"老邻居"。
那这位"老邻居"是怎么保护肝脏的呢?研究发现,它靠的是一种叫FF-C1的"秘密武器"。这是嗅镰刀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精准抑制肠道里的神经酰胺合成酶CerS6的活性。你可以把神经酰胺想象成点燃肝脏炎症的"导火索",当它在肝脏里异常积累,就会引发脂肪堆积和纤维化;而FF-C1就像一位"拆弹专家",通过阻断这个"导火索"的合成,减少肠道向肝脏传递的毒性信号,从而让肝脏的炎症之火慢慢熄灭。
实验中,被喂食嗅镰刀菌的小鼠,肝脏里的脂肪堆积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也显著改善。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敲除实验证实:正是FF-C1在发挥作用——当真菌无法产生这种物质时,护肝效果就消失了,而补充FF-C1后,效果又能神奇地恢复。这个发现不仅揭示了肠道真菌对肝脏健康的重要作用,更开辟了"靶向真菌-神经酰胺轴"的全新治疗思路。
过去,人们研究肠道微生物时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细菌上,对真菌的关注很少,更没想到丝状真菌能在肠道里发挥这么重要的代谢调控作用。这项研究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让我们看到肠道真菌这个"暗物质"世界里藏着的健康密码。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对FF-C1进行结构优化,口服递送系统也进入了临床前研究阶段,未来有望开发成帮助脂肪肝患者的新疗法。
当然,就像所有医学新发现一样,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需要时间。现在我们能做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肠道菌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毕竟,这位能保护肝脏的"肠道卫士",可能就藏在我们自己的肠道里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知识科普,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姜长涛, 乔杰等. 肠道共生丝状真菌通过次级代谢产物—CerS6—神经酰胺轴改善MASH[J].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简报, 202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大乔杰/姜长涛团队发现首类改善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肠道益生真菌[EB/OL]. 2025.
3. 《科学》杂志中文版. 肠道真菌新发现:从病原菌到护肝卫士的华丽转身[J]. 医学前沿, 2025.
4.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明华教授团队参与发现肠道真菌改善脂肪肝新机制[EB/OL]. 2025.
来源:健康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