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上涨基础养老金,涨幅低于20元的,后续养老金还能再涨一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1:43 1

摘要:退休老人注意了!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迎来重大调整,超过1.8亿待遇领取人员将直接受益。根据国家统一规定,今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每月最低增加20元,中央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43元。

退休老人注意了!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迎来重大调整,超过1.8亿待遇领取人员将直接受益。根据国家统一规定,今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每月最低增加20元,中央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43元。

截至最新统计,已有10个地区率先公布具体调整方案,但各地涨幅差异明显——有的地方单次上调仅5元,有的却达到40元,这种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更重要的是,那些暂时未达到20元最低标准的地区,后续必定会有二次补发。

从已公布的调整方案看,各地执行标准存在明显落差:宁夏每月仅涨5元,黑龙江、陕西潼关、江苏昆山等地上调10元,辽宁、江苏常州和苏州达到20元基准线,江苏全省统一增加19元,河南郑州提升35元,甘肃肃南县则以40元涨幅居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10个已发布方案的地区中,江苏省独占4席,成为全国养老金调整的先行省份。这种差异源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甚至省内统筹也未完全落实的现实情况,导致各地调整进度和力度参差不齐。

这些已公布的调整究竟属于中央还是地方层面?通过查阅各地官方文件可以发现,甘肃肃南县明确说明其40元涨幅属于县级基础养老金调整,调整后该县县级基础养老金从135元增至175元,全县基础养老金总额相应从288元提升至328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四级构成,肃南县此次调整仅涉及县级部分,与中央规定的20元上涨互不冲突。这意味着该县至少还将叠加中央层面的20元调整,保守估计最终基础养老金最低可达348元,形成典型的二次调整案例。

江苏省的调整方案更具代表性。全省统一公布的19元涨幅,即便全部视为中央基础养老金调整,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20元标准。因此江苏省必须进行二次调整补足1元差额,确保最终调整总额符合国家要求。

而常州25元、苏州20元的调整方案,由于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基准线,且未明确标注调整层级,其后续是否叠加中央调整存在不确定性。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河南郑州35元、辽宁20元的调整方案中——这些地区若已将中央调整包含在内,则无需二次补发;若仅调整地方部分,则仍需叠加中央的20元涨幅。

对于已公布方案但未达标的地区,二次调整已成必然。宁夏5元、陕西潼关10元、江苏昆山10元、黑龙江10元等案例,其调整金额明显低于国家最低标准,后续必须通过二次补发达到20元底线。以宁夏为例,当前5元调整仅为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至少还需补发15元差额。这种分阶段调整方式,既考虑了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也确保了国家政策的刚性执行。

此次养老金调整揭示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两大特征:首先是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负责托底保障,地方政府根据财力进行补充;其次是养老金调整的"拼图效应",退休人员最终到手的金额是多级财政调整的叠加结果。以甘肃肃南县为例,其40元县级调整相当于地方自主加码,后续还需拼接中央的20元基础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养老金增长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调整通知的表述差异直接影响后续判断。明确标注调整层级的地区(如肃南县),其后续调整路径清晰;而未明确说明资金属性的地区,则存在解释空间。例如某地若直接宣布上涨20元,可能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仅包含中央调整部分,后续地方可能另行加码;二是已将中央和地方调整合并公布。这需要退休人员密切关注当地社保部门的后续公告。

对于普通退休人员而言,掌握三个要点即可明晰调整脉络:第一,2025年基础养老金国家托底增长20元,所有待遇领取人员均可享受;第二,地方额外增加部分视当地财政状况而定,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加码更多;第三,未达国家标准的地区必须补足差额,分次发放属于正常操作流程。建议退休人员定期查询养老金账户变动,特别注意不同层级调整可能分批次到账的特点。

此次养老金调整也暴露出制度层面的待完善空间。全国统筹进程的滞后直接导致地区差异,同一省份内不同县域可能存在调整差异(如江苏昆山与全省标准的不同)。虽然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统筹,但国家可通过强化转移支付、建立省内调剂机制等方式逐步缩小差距。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既要对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保持信心,也要理性看待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短期差异。

信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国家发展发改委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上观新闻

《人社部部长:将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72768&sid=11

来源:历史说书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