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从4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湖南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将于4月27日至29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中部首个获批的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湖南正通过这场以“助力双循环、拓展新市场、促进新消费”为主题的盛会,打造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国晨报4月17日讯(本报记者 程晓兰 印睿 发自香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交汇期,湖南再亮改革创新“新招”。
记者从4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湖南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将于4月27日至29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中部首个获批的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湖南正通过这场以“助力双循环、拓展新市场、促进新消费”为主题的盛会,打造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超级枢纽”。
千商云集:构建双循环战略“强磁场”作为疫情后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内外贸融合展会,本次博览会吸引了全球目光——6.5万平方米展区内,600余家参展商与920家采购商(含97家境外采购商)将展开“双向奔赴”。华润万家、永辉、京东、美团等国内零售巨头,与来自非洲、东盟、中东欧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代表团同场亮相,其中近百家境外采购商曾参与广交会,为湖南产品走向“一带一路”市场搭建快捷通道。
非洲采购商代表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仅带来了非洲的咖啡豆、东南亚的特色手工艺品,更希望引进湖南的硬质合金、新能源装备等‘拳头产品’。”对此,展会特别设置的工业应用馆,将集中展示株洲硬质合金(产量占全国40%)、长沙工程机械、湘潭新能源汽车等“湖南智造”,其中航空航天用高端硬质合金已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际供应链的“关键棋子”。
五大创新:解锁展会经济“新模式”区别于传统展会,本届博览会以“实效对接”为核心,推出多项全国首创举措:
供需对接“精准滴灌”:针对服饰箱包、陶瓷、硬质合金等优势产业,组委会策划5场专场对接会,引入国际采购商资源,推动“湘品出境”与“全球好物入湘”同步落地。例如,在国际专场对接会上,中车株机将与中东欧铁路公司洽谈轨道交通装备出口,预计单笔订单超5亿元。
消费场景“破圈融合”:6大室内展馆与室外动力谷展区形成立体消费矩阵——E2服饰箱包馆汇聚100余个出口转内销品牌,推出“外贸优品直购节”;W2进口商品馆设置“中非跨境电商体验区”,消费者可现场扫码下单非洲坚果、日韩美妆等2000余种商品,享受“展品即商品”的跨境消费新体验。
服务保障“全链升级”:金融机构设立“外贸纾困专区”,提供汇率避险、供应链金融等定制服务,单户企业最高授信可达1亿元;标准认证机构现场办理欧盟CE、美国UL等国际认证,平均周期缩短40%,为中小企业“出海”扫清障碍。
株洲担当:会展经济激活万亿产业集群作为主会场城市,株洲正借展会东风加速“强链补链”。据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介绍,50余家国际采购商将实地考察中车株机、中钨高新等龙头企业,深度对接轨道交通、硬质合金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前者产业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产品出口全球70余国;后者掌握全球最完整的硬质合金产业链,年产能占全国半壁江山。
“我们在动力谷大道设置了新能源汽车试驾区,三一电动重卡、山河智能无人矿卡等‘湖南造’将集中亮相,同步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预计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10亿元。”陈恢清表示,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周边4家酒店已完成接待升级,近200名“小青桔”志愿者提供多语种服务,确保中外客商“宾至如归”。
湖南探索: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题自2023年成为中部唯一的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以来,湖南已在监管服务、标准认证、产业促进等五大领域形成“湘式经验”:通过“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2024年对东盟进出口额增长32%;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达35%,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新生态。
在答记者问环节,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廖光辉透露,三年试点期间,湖南推动海关AEO认证与国内信用体系衔接,创新综保区监管模式,实现东盟检测认证前置,并培育出湖南果秀食品、桑尼森迪玩具等转型标杆企业。其中,湖南果秀食品通过自主品牌建设,将本土猕猴桃、黄桃等农产品出口至全球;桑尼森迪玩具内销收入占比突破40%,成功实现“两条腿走路”。
面对当前国际经贸形势,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表示,湖南将实施“三化”短期策略(优化应对机制、强化企业帮扶、深化政策支持)与“两拓”长期战略(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拓展国内消费渠道)。即将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加大对境外参展支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覆盖181个展会项目,其中非洲展会全部纳入支持范围。
随着开展进入倒计时,这场承载着双循环战略使命的展会,正成为观察中国中部地区经济韧性与开放决心的重要样本。当“湘品”与“全球好物”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中国以内外贸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