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差评+63%不满!默茨与德国联合政府难破信任困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9:59 1

摘要:2025年9月刚过,俄罗斯新闻社就援引了德国《图片报》的消息,INSA研究所做了份民意调查,结果一出来就挺炸,德国总理默茨的负面评价率到了62%,这是他上任以来最高的。

2025年9月刚过,俄罗斯新闻社就援引了德国《图片报》的消息,INSA研究所做了份民意调查,结果一出来就挺炸,德国总理默茨的负面评价率到了62%,这是他上任以来最高的。

更糟的是,他领导的联合政府,不满意的人也有63%,直接创下这联盟成立以来的纪录。

说实话,这数据一曝光,德国政坛最近的状况,想不被人讨论都难。

先说说默茨个人的情况。

这次INSA的调查是9月18号到19号做的,1001个人参与了,样本规模符合常规民调的要求,结果多少能反映点当前民众的真实态度。

除了62%的负面评价,满意他的人只剩26%,而且这负面评价比上次调查还多了3个百分点。

本来想觉得默茨之前还有过好时候,今年6月初他的支持率还短暂涨过一次,算是执政以来的小高峰。

可谁能想到,那高峰就跟昙花似的,6月一过,支持率就开始往下滑,一路跌到现在的历史最低。

为啥会这样?我觉得关键还是政策没跟上。

就拿经济来说,德国联邦统计局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GDP环比降了0.3%,工业产值同比也下滑1.8%;青年失业率更别提了,8月的时候升到7.2%,比去年同期还高1.1个百分点。

老百姓过日子,看的就是这些实在事儿,经济没起色、工作不好找,对总理的评价自然高不了。

老实讲,6月那波支持率上涨,估计是当时默茨政府推了短期能源补贴,缓解了点民众生活压力。

可补贴这东西,短期管用,长期没效果啊。

等民众发现日子该难还是难,支持率可不就掉下来了?从7月开始,差不多每个月都跌2%到3%,跌得比夏天的冰淇淋化得还快。

讲完默茨个人,再看他带的联合政府,情况更没好到哪去。

这联合政府是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凑的“大联盟”,现在不满意它的人有63%,满意的才23%,也是联盟成立以来最差的成绩。

要知道之前2022到2024年,这联盟最低的不满率也就52%,现在这63%,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为啥联合政府会这样?我觉得内耗是大问题。

两党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就说今年8月,基民盟想放缓可再生能源投资,说要帮企业降成本;社民党偏要加速光伏、风电建设,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

两边就这么僵着,能源政策直接滞后了一个月。

搞不清他们就不能多为整体想想吗?其实也能理解,两党背后的选民不一样。

基民盟要顾着企业和中上层人群,社民党侧重劳工和低收入群体,诉求不同,政策上自然难达成一致。

可这么耗着,施政效率上不去,老百姓能满意才怪。

而且民生领域的问题也一堆。

住房方面,德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住房缺口扩大到50万套,默茨政府之前说要一年新建30万套保障房,结果到现在才完成40%。

医疗更头疼,德国医院协会报告说,三季度急诊平均要等45分钟,比去年同期多了15分钟,基层医疗人员还缺2万多人。

这些问题都摆在那,政府没拿出有效办法,民众的不满只能越积越多。

不管是默茨个人还是联合政府,支持率掉成这样,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说白了,经济、国际事务、民生,哪一块都没理顺。

先看经济,德国联邦银行9月数据显示,CPI同比涨了4.8%,食品涨6.2%、能源涨5.5%,远超2%的通胀目标。

默茨政府6月推的“抗通胀补贴”,每户每月100欧元能源补贴,本来想觉得能帮到大家,后来发现只覆盖低收入家庭,多数人没拿到,反而更不满。

国际事务上争议也大。

今年7月,默茨政府说要追加100亿欧元对乌军事援助,国内企业不乐意了,觉得这加重财政负担,还挤压本土产业补贴空间;而且有38%的民众支持“减少对乌援助,先解决国内问题”,这数据是德国ARD电视台民调的。

难民问题也没处理好,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接收了28万难民,比去年多20%,部分地区学校、住房都紧张,老百姓觉得政府光顾着外人,不顾自己人。

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9月有份报告,说默茨政府政策“缺乏连贯性”,比如6月的补贴政策和9月的紧缩财政政策冲突,老百姓都摸不清执政方向。

其实之前默克尔时期,“大联盟”也有过支持率低谷,当时靠“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化移民融合政策”扭转了民意,可现在默茨政府还没找到类似的有效办法。

如此看来,62%的差评和63%的不满,不是偶然,是民众对执政层在经济、民生、国际事务上“多重失焦”的集中反馈。

从6月的支持率高峰到9月的历史低谷,能看出来民众对政策效果的期待已经彻底落空,“大联盟”的内耗又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

对默茨和联合政府来说,现在可不是光着急的时候,这关乎执政合法性。

毫无疑问,得尽快调整施政方向,比如扩大抗通胀政策覆盖范围、推动两党达成政策共识、优先解决住房和医疗这些民生痛点。

要是再这么下去,支持率可能还会跌,甚至引发议会对政府的不信任质询。

这次德国政坛的困局,不仅影响德国自身发展,也给欧洲主要经济体提了个醒:只有“以民生为核心”的政策,才能真正稳固执政根基。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