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用比较的眼光看中国,今非昔比(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1:03 1

摘要:综合国力的比较,又要取决于一定社会发展水平下的企业、市场、市场参与者(商人)、竞争者能力、管理水平、教育水平、学科结构以及人的新质生产力、新质营销、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等等。

导语:

我们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其关键时期。

其历史维度是,恢复中华民族的在世界历史上的领先地位。

其现实维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此,我们需要用比较的眼光看中国。

而经济的比较,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行为。

综合国力的比较,是经济比较的最高标准。

综合国力的比较,又要取决于一定社会发展水平下的企业、市场、市场参与者(商人)、竞争者能力、管理水平、教育水平、学科结构以及人的新质生产力、新质营销、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等等。

社会进步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一切都是今非昔比。

一,值得反思、比较,历史上的中国

基本状态是,从世界综合国力的领先者,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国家,再到新中国的再次崛起

(一)世界综合国力的领先者

1、秦朝

领先世界约10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2、汉朝

领先世界约100年,汉武帝时期通过推行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疆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

3、唐朝

领先世界约300年,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实行开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

4、明朝前期

领先世界约100年,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治理下,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控制了东南亚和部分印度洋地区。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从世界上的领先国家,一步步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列强控制的经济命脉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港口、铁路、矿产资源等重要部门,垄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不平衡的经济发展

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农民面临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农业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

3、自然经济的破坏与封建剥削的持续

自然经济基础差,而且经常经受到天灾人祸的破坏,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牢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我七十六年的发展,中国己经从农业国跃升为全球最大工业国、贸易国,实现制度性崛起;科技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三)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与中国商人

1.世界五百强中的中国企业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500强是世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财富》杂志,每年发布的500强榜单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排名之一,代表了全球最大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通过这个榜单,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例如。2020年,中国企业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从历史上考察,中国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变化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95年)

1995年首次榜单中仅3家中国企业上榜,即中国银行、中粮集团、中国石化),被国际评价为“大而不强”。

当时美国企业151家、日本企业149家,中国数量不足美日零头。

(2)加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

主要因素是:

基建与 WTO 红利、国家电网、中铁建等基建企业崛起。

2001年加入 WTO ,推动制造业扩张,2010年上榜企业达54家跃居亚洲第一。

同时,联网崛起,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时美国151家、日本149家,中国数量不足美日零头1

(3)创新引领阶段 2015-2024年。

表现为:

数量爆发,2023年以142家超越美国登顶,2024年为133家(注:存在不同来源统计口径差异)。

质量跃升,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典型案例包括:典型案例包括: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占比36.7%;新能源汽车年产突破1300万辆,5G基站覆盖98%县城。

2.世界市场竞争中的中国商人

世界市场冲锋陷阵的主要人物,是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本质上表现为在全球化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商人。

从传统商人,到现代商人,他们大多具备这么一些特质。

其一,准确把握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敏锐洞察世级市场的商品流、资金流、需求动向。电动汽车的大发展就是例子。

其二,全球商业竞争中展现出高度的战略智慧和前瞻性。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产品,就是例子。

其三,全面的创新创业特质。

主要是:诚信为本、义利并举: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领导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持续学习的进取心;高水平教育背景和国际视野。

(四)世界大市场中的中国市场与中国商人

在世界上,最早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义的是中国。

从历史上考察,市场的出现被认为是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的。根据《周易.系辞》的记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而“神农氏”的时代,离现在是五千年。

1、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主要特点

(1)市场规模庞大。

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量的人口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2)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

(3)消费结构多元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消费结构从基本生活消费向品质消费、服务消费转移。且,消费热点快速变化。

2、世界的巨大市场,世界最庞大的商人队伍

依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我国共有从事商业服务业企业总数大约为5000万至6000万。从业人数达到一亿以上。

3、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庞大,需要广泛开展智慧营销。

基本要点是:

①对“人情社会”的深刻理解:重视口碑、关系链和情感共鸣。

②文化价值的挖掘能力:将传统符号转化为现代消费场景。

③技术驱动与数据思维:利用数字化工具精准触达用户。

④灵活性与韧性:在政策与市场变化中快速调整策略。

这种智慧既包含东方传统的“变通”哲学,也融合了全球化的商业逻辑,成为中国商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五)迎接中国新质营销学的灿烂明天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举措。人们一般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由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驱动的生产力形态。其核心三要素通常被归纳为:

1、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

关键技术:人工智能( AI )、大数据、物联网( loT )、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具体作用是,推动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业态

(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

2、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

其特征是:数据成为与传统劳动力、资本并列的关键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高附加值的特点。

3、应用:通过分析优化决策、预测需求、提升效率,例如精准营销。

新质生产力相对应,人们提出了新质营销学的概念,即一种以技术革新和价值重构为核心的营销范式,强调通过数据智能、新兴技术(如 AI /Web3/元宇宙)和新型用户关系,重构产品价值、消费场景与品牌生态。

在新质生产力、新质营销学的大背景下,我们看了中国的希望,看了中国的未来。

我们注意到,新生代中国商人多为“80”后"“90后”,他们普遍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知识储备丰富,善于学习新鲜事物。部分企业家还具备海外留学经历,这丰富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商业全球化布局的竞争力。

结论,伟大的国家在快速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大,人们注意到,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商人。

用比较的眼光看中国,今非昔比,我们亲爱的祖国。

张光忠,写于二零二五年四月十八日。北京金融街。

来源:中南财大张光忠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