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的心灵决定人生,决定了人一生的结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9:35 1

摘要:如今,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注重健康管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每年都接受一次健康诊断和全身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检查诊断的结果,或者接受治疗,或者控制饮食,努力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人的心灵决定人生,决定了人一生的结果。如果这个人是企业经营者,还决定了他的企业的业绩。可见其作用之重大。——稻盛和夫#盛和塾

1、人生在世不可或缺的心灵管理

我认为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在这三者之中,今天我着重讲述心灵管理。

如今,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注重健康管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每年都接受一次健康诊断和全身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检查诊断的结果,或者接受治疗,或者控制饮食,努力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还有不少人或者去健身房,或者购买健身噐材,或者跑步,不仅维持健康,还进一步增强体力。同时,许多人认识到,仅仅对身体进行管理,仅仅保持身体健康,还不能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意义。

所以他们致力于对头脑的管理,或者才智管理。例如,上成人学校、读书、听演讲等。在管理身体的同时也管理才智,努力维持、提升自己的才能。然而,人具备身体、才智的同时还具备心灵。

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视了心灵管理。而心灵管理对人而言至关重要,但许多人对这项管理不予关心。正因为如此,不少现代人患有心理疾病。

烦恼、担忧、不满常在人们心里作祟,人们因而痛苦、焦虑。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心中很容易滋生妒忌和憎恨,而这类心病又会影响肉体。

我认为,人们一味强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只在肉体和才智管理上花工夫,而忽略了对心灵的管理,这才是上述现象的根源。当然,虽然认识模糊,但人们一般也知道心灵对肉体有影响。

然而,正视这个问题,认认真真实行心灵管理的人却非常之少。进一步说,心灵的影响所及,不仅仅限于肉体,它还对人们的人生带来极大的影响。或许大家认为,自己心中想什么是随意和自由的。但实际上,你心中所想会作为现象呈现。所以保持何种心态至关重要。

2、人的心灵像庭园

活跃在20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詹姆斯·埃伦,在他的著作《原因和结果的法则》一书中,对于心灵管理,有如下的论述:人的心灵像庭园。这庭园,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无论耕耘还是荒芜,庭园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园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园。就是说,人的心灵犹如庭院,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芜,不去播种美丽的花草,那就会杂草丛生。

接下来,詹姆斯·埃伦又写道: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园,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园,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培育下去。

对心灵加以管理,让自己具备正确的思想,那么,在你心灵的庭院里,就会如你所愿,盛开美丽的花草。如果不修炼心灵,任其放任,那么你不喜欢的杂草就会疯长蔓延。两者必居其一。

詹姆斯·埃伦所说的“美丽的花草”,无非是指人生的结果。想要实现你心中所描绘的幸福美好的人生,那么你必须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管理。詹姆斯·埃伦用园艺打比方,说明了这个道理。

然后,詹姆斯·埃伦得出如下结论:我们选择正确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能升华为高尚的人。我们选择错误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

播种在心灵中的一切思想的种子,只会生长出同类的东西,或迟或早,它们必将开出行为之花,结出环境之果。好思想结善果,坏思想结恶果。回顾我自己的人生,正如詹姆斯·埃伦说的一样。

人的心灵决定人生,决定了人一生的结果。如果这个人是企业经营者,还决定了他的企业的业绩。可见其作用之重大。然而,这样的道理却没有人明确地教导我们。

正如前面提到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心灵管理的重要性。上了年纪后,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认真管理起来,但对心灵认真管理的人很少很少。当下世相纷乱,社会上很多人困惑而不知所措,我想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此。

3、人的心中“真我”与“自我”在争斗

詹姆斯·埃伦看到了人的本质,他规劝说:“请拔除自己心灵这个庭院中的杂草,耕耘庭院,播种自己希望的、美丽的花草,精心地浇灌,施肥,管理。”

我想对詹姆斯·埃伦的话做进一步的简明扼要的说明。否则,这样的道理很难付诸实践。我曾给大家讲过,人的心灵构造可以看作以真我为中心的多层同心圆,真我的外面是自我、感性、知性。

但是,心灵的中心同居着“真我”与“自我”,这两者在争斗。我认为,这样的描述易于让我们理解人心的本质。所谓“真我”,它充满着爱、真诚与和谐,它可以用真善美这个词来表达,它美好无比。

天台佛教中,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说法。山也好、川也好、草也好、木也好,森罗万象,世间万物,皆驻宿着佛性。这个世界上,不管生物还是非生物,全都像佛一样,具备优雅的、满怀慈悲的、关爱他人的高层次的心灵。我将这种佛心称作真我。

与这种高层次的“真我”相对应,所谓“自我”则是基于本能的,就是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比如憎恶、嫉妒、贪婪、虚荣、猜忌,还有自恋等表现。如果说“真我”是高层次的自我,那么“自我”就是低层次的自我。

同时,也可以把“真我”称为利他之心,把“自我”称为利己之心。利他之心就是关爱、救助他人之心;利己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自私自利之心。每个人身上都同居着这两种心。这就是我们的心灵。

*摘自《心灵管理》曹岫云 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来源:盛和塾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