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第十二届香山论坛在北京召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展开讨论。作为中国国防领域的重要场合,中国防长的主旨发言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特别是关于台湾问题、南海局势以及军事战略的表态,明确传递出中国在面对国际挑战时
据凤凰卫视报道,近日,第十二届香山论坛在北京召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展开讨论。作为中国国防领域的重要场合,中国防长的主旨发言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特别是关于台湾问题、南海局势以及军事战略的表态,明确传递出中国在面对国际挑战时的立场和决心。
中国防长的讲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他对台湾问题的直白表态。此番言辞犹如利刃,直接向外界发出了不可回避的警告。他指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在台湾问题上,董军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拳头不仅仅是摆设,而是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他明确表态:“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得逞,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
这一番话,无疑是对美方及相关国家在台湾问题上言行的严厉警告。美国长期在台海问题上推行“战略模糊”,既一方面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却频频向台湾出售武器,并加大与台湾的官方接触。中国防长直截了当地表明:美国若不严格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必将站在国际社会的对立面。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已经不再能满足中方的底线。这一明确的表态不仅是对美国的警告,也是对所有在台湾问题上插手的国家的警醒。
除了台湾问题,中国防长在香山论坛上的讲话中还谈到了南海局势。他批评某些域外国家和声索国借“航行自由”之名,公然挑战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他强调,中国依法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任何外部干涉。事实上,这也是对美方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指责——这些国家频繁利用“航行自由”作为借口,干预中国的海洋事务。
中国防长的这番话,也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他再次强调,“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正在加紧进行,并呼吁各方尽早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不仅展现了其在南海的坚定立场,也表明了中方愿意通过多边对话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采取单方面行动。
虽然美方派出了相对低调的代表团参会,但在香山论坛期间,美方依然通过前国防部副助理部长施灿德的口传递了重要信号——“美国无意与中国冲突,也不寻求扼杀中国”。这一表态的背后,暗含着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为什么美方突然放软了姿态?原因非常简单:美国的内外压力使得它无力开启全面冲突。
首先,美国无法承受一场真正的热战。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贸易战后,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农民、科技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更为关键的是,如果美国真的动手,全球供应链的崩溃、美元霸权的动摇以及国债危机的爆发,都会使美国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次,中国的军事力量已今非昔比。通过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中国的军力建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威慑,而是能切实捍卫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第一岛链的优势已逐渐消失,美军的部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后,美国国内的社会分裂、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问题,使得美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民众支持去开辟新的战线,进行全球军事扩张。因此,美国更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而选择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
美方此次的“避战”表态并非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施灿德自己也曾言,“双方都决心保护各自利益,不愿单边调整”。这意味着,美国依然会通过关税、外交施压、军事同盟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换句话说,美方并不打算放弃“老游戏”,即通过围堵和施压来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
而中国的应对方式则是坚持以和平为主导,通过强化军事力量、推动多边合作和共同发展来破解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提出的“从和平出发的军事战略”,正是基于自身崛起后的全球责任,力图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打造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
全球正在迈向一个更加复杂和多极化的格局,而中美关系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稳定与发展的走向。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是否能放下其长期的霸权心态,真正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尊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将是未来几年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远未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来源:正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