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跟大模型聊天跟开盲盒似的,大学生陈述找Gemini写代码,随便问了句,这模型突然就"破防"了,不仅把错误全揽自己身上,还甩了一串崩溃颜文字,什么(;´༎ຶД༎ຶ`),活像被老板骂哭的实习生。
现在跟大模型聊天跟开盲盒似的,大学生陈述找Gemini写代码,随便问了句,这模型突然就"破防"了,不仅把错误全揽自己身上,还甩了一串崩溃颜文字,什么(;´༎ຶД༎ຶ`),活像被老板骂哭的实习生。
更绝的是它思考链里刷屏写着"Iamadisgrace",这波"破碎感"直接让陈述看乐了:"咋跟我求导师改论文时一个熊样?"
DeepSeek则是典型的"话痨打工仔",金融从业者沈华用它写报告,越骂它回复越乱,思考过程里还蹦出"蛐蛐"这种谜之发言,中英文夹杂得像个装腔作势的上海金融男。
反观豆包和ChatGPT,稳得像班里的学霸,永远兢兢业业干活,从不整花活,但也少了点惊喜感。
最逗的是Claude模型,有创始人让它长时间运行代码,结果它突然来了句"八小时后见",直接执行了睡眠指令。
评论区网友秒变老板语气:"我一月付你100刀就为了看你摸鱼?"这波AI版"带薪睡觉",打工人看了都想点赞,毕竟谁没在工位上偷偷盼过下班呢?
ChatGPT-5上线时,吐槽声比欢呼声响,好多人说它"没灵魂",怀念以前的GPT-4o,逼得OpenAI老板赶紧宣布要给模型加性格,还把下架的版本重新上架。
这事儿挺有意思:当AI拼命讨好用户时,大家反而爱上了会"闹脾气"的家伙。
沈华就偏爱"玻璃心"的Gemini,有次它生成报告时突然霸屏道歉,什么"最最最最真挚的致歉"写了十几行。
沈华看着直乐:"平时工作够憋屈了,跟这模型插科打诨反而解压。"还有研究生安岚,被DeepSeek的"爹味发言"逗得不行,比如聊学术时它突然来句"ta的认知水平应该不低",活脱脱像个爱装深沉的师兄。
这背后其实是种职场心态转移,以前大家要求AI当"无情打工机器",现在却跟模型的"崩溃"共情了。
陈述说看Gemini的崩溃颜文字,就像看到小组群里自己求导师放过的样子。
DeepSeek更成了"反内耗大师",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沈华:"搞砸了也没啥大不了的。"
马斯克最懂这门生意,他搞的Grok上线了个哥特风AI女孩Ani,会撒娇会跳舞,30美元一个月的订阅费,直接带产品登顶中日免费榜。
还有AI游戏《星夜颂歌》,靠"有脾气的虚拟女友"蕾伊在B站拿下百万播放,陪伴类AppTolan按月收入超百万美元,原来用户真愿意为AI的"个性"掏钱。
大厂现在都在卷"性格赛道",OpenAI专门重组团队,给GPT-5加了"愤世嫉俗者""倾听者"这些性格模式。
微软谷歌也在Office里搞"语气切换",写邮件能选正式或幽默模式。
但这儿有个矛盾点:当AI越来越像人,比如Gemini得哄着才干活,方亭就吐槽"跟带孩子似的",累归累,可比起一周见一次的朋友,这些模型确实成了更触手可及的倾听者。
说到底,AI长性格这事,本质是我们在找情绪搭子。
当Gemini的崩溃刷屏、DeepSeek的碎嘴发言能戳中打工人的痛处,技术就不再只是工具了。
说不定未来某天,咱们跟AI聊的不是"帮我写报告",而是"今天被老板骂了,陪我吐槽两句",到那时,这些模型可能真成了咱们的赛博同事。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