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方集团(600811.SH)财务造假案堪称近年来A股市场最触目惊心的案例之一。根据证监会调查,2020-2023年间,该公司通过虚构农产品贸易链条,虚增营收累计达161.3亿元,占披露总额的30%-50%,同时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形成近乎完美的"数
东方集团(600811.SH)财务造假案堪称近年来A股市场最触目惊心的案例之一。根据证监会调查,2020-2023年间,该公司通过虚构农产品贸易链条,虚增营收累计达161.3亿元,占披露总额的30%-50%,同时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形成近乎完美的"数字游戏" 。
造假手段有以下三点:
空转循环贸易:通过关联方虚构大豆、玉米采购-加工-销售全流程,形成无商业实质的闭环交易;
财务公司掩护:利用旗下东方财务公司集中资金,掩盖资金流向异常;
审计失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14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直至2023年才改为保留意见
这暴露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问题,很严重的折射出咱们制度的致命性漏洞!这些漏洞表现为以下几点:
内控失效与权力寻租
东方集团实控人张宏伟通过家族控股(持股超30%)形成"一言堂",董事会、监事会沦为摆设。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从112亿元暴跌至亏损,但管理层仍通过造假维持股价,为股权质押融资输血 。这种"内部人控制"在民营资本系中尤为普遍。
中介机构沦为"合谋者"
大华所对东方集团异常关联交易视而不见,其审计费用高达2309万元,形成"收钱盖章"的畸形生态。数据显示,2024年A股有65家券商收到335张罚单,反映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严重失守 。
退市机制执行不力
东方集团2020年已出现造假迹象,但直至2025年才启动退市程序。现行退市标准侧重财务指标,对"交易类退市"(如面值退市)设置过严,导致*ST东方在连续20日股价低于1元时才被强制退市,错过最佳处置时机 。
投资者保护机制缺位
案件曝光后,*ST东方股价单日振幅超30%,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尽管新《证券法》引入集体诉讼,但实际操作中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
针对这次严重的财务造假!法律建议针对上市公司建立起浮动的法律和法规,防止刑法期满后逍遥快活。对家族受益人实行财务监管。而且按照上市公司市值大小收取一定比例保证金到监管部门,比例按照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诚信收取,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就用保证金先期赔付,减少投资者维权成本!
对造假企业追溯调整十年财务报表,对审计机构、保荐券商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如大华所2309万元审计费应罚没7000万元,并暂停业务资格3年 。
市场禁入分级制度
对实控人张宏伟等"首恶"实施终身禁入;追刑事责任,让牢底坐穿!
对签字会计师党荣毅等延长禁入期至15年;如有利益输送,追刑事责任!
对失职董事孙明涛等限制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
信用惩戒联动
将财务造假主体纳入央行征信黑名单,限制其实控人及关联方申请贷款、注册新企业等金融活动,形成"一次造假,终身受限"的约束 。
现在我们的市场不是刮骨疗伤,而是刮骨去毒,毒素已经深入骨髓。再这样下去,扁鹊再世,也无力回天!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