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帖读什么?每个学习者脱口而出:笔法、结构、章法、墨色和风格与神韵。究竟怎么读,往往还是一头雾水,《圣教序》字形丰富,笔法结构形态多姿,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皇”、“羲”、“书”三个字,通过具体字例分析,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
读帖读什么?每个学习者脱口而出:笔法、结构、章法、墨色和风格与神韵。究竟怎么读,往往还是一头雾水,《圣教序》字形丰富,笔法结构形态多姿,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皇”、“羲”、“书”三个字,通过具体字例分析,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
“皇”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长方形字,笔画厚实,字形楷化、端正。上部“白”字的下横画,从笔画形态观察,呈现平捺特征;若将其视作短横,这种平捺的形成或可归因为石刻风化、刻工失误。但下部“王”字的下横是一个明显的隶书雁尾,这在王羲之年代是完全可能的用笔方式,譬如索靖章草《急就章》中“王”字下横画,便可见类似写法。基于此,我们读帖时,是尊重字形规律还是尊重石刻原始风貌,是需要每一个学习者分析鉴别并确定取舍的。
“羲”字左侧密集笔画因石刻工艺叠加长期风化侵蚀,具体笔画形态难以辨识;加之右侧行书点画通过连带形成省略,更增添识读障碍,这种因岁月与工艺导致的笔画模糊、形态简化问题,正是众多学习者临习时频繁遭遇的典型困惑。这就需结合书家笔法规律、同期墨迹参照及书法演变逻辑,抽丝剥茧地推敲还原。可以通过梳理“羲”的字形结构,识别正确的字形结构及笔法。
以下均选自王羲之法帖:
再看一个“書”字,这里我们选择二个“书”字作为对比,分析一下笔法问题。
以起笔为例,“書”的横向有七个起笔切面,通过分析这些切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起笔处切面变化之丰富!将每一个字切面的角度拿来作为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体现旋律一样的跌宕起伏。
通过以上三个字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细致认真读帖,可以精准把握笔法,看清笔画动作,领悟书家运笔技巧;通过读帖可以掌握结构规律:理解字总结构比例、疏密等结构要素,知晓其笔画分布与组合规律;通过读帖感受气韵风格,领悟其蕴含的文人气息与豁达心境,使临习不流于表面。
通过对 "皇"" 羲 ""书" 三字的深入剖析可见:细致读帖是解读经典的关键路径。具体而言,其一可精准捕捉笔法精髓 ,其二能准确理解结构规律 ,其三可深层感悟气韵风神,从而构建学习者系统的分析思维框架,引导学习者突破形骸束缚,实现从技法到意境的全面提升。
0486翹(翘)
翹 翘的繁体字,半包围结构的侧梯形字。外大内小,笔画紧密,字形端正。左侧四个横画依次向右上扬,下横画斜度较大,起笔处与撇画收笔处相距不远;“羽”字的二个习字要注意笔画的变化。
0487心
心 单一结构的侧梯形字。左低右高,左疏右密,笔画厚实,字形端正舒朗。卧钩弧度较大,下部略平,右侧的点画上扬。整个字形呈向右的放射状。
0488净
净 左右结构的长方形字。左窄右宽,左轻右重,字形端正。左右之间拉开形成留白。“冫”简洁、轻盈;“争”上聚下散,用笔简洁、果断。
0489圡(土)
圡 土的异体字,上下结构的三角形字。上窄下宽,笔画厚重,字形端正舒朗。上横较平下横呈弧线,最后的点画在下横画外侧右上点出,有坠石飞出之势。
0490往
往 左右结构的方字。左右开张,上疏下密,笔画厚实果断,字形舒朗飘逸。左右之间拉开距离,形成较大的空间留白。“彳”写成类似三点水的点和竖提,“主”字减省点画,调整笔顺先写横画,再写带点竖画。
0491逰(游)
逰 游的异体字,半包围结构的侧梯形字。笔画均匀,笔势呼应;字形端正舒朗。内部空间左右部件呈上开下合之势,注意折笔方圆对比和下部二个钩画的变化。
0492西
西 单一结构的方形扁字。上收下放,左疏右密,笔画厚实,字形端正。上横画位置偏高,与下部结构形成留白;竖向笔画均呈内收势,两侧的竖画左圆右方,中间二短竖偏右且方向倾斜,造成内部空间分割不等。
0493域
域 左右结构的侧梯形字。上合下开,左收右放;笔画均匀,笔势呼应;字形舒朗,重心左正右斜。左边提土旁的斜竖、方折和右侧戈钩较大的弧线形成强烈对比;内部的两个短弧线也形成相向对比。
来源:其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