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指挥组!祥云某某镇某某村因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房屋损毁、水电中断,受灾群众正在安置,请求立即开展卫生防疫。”9月18日清晨,县疾控中心应急指挥室里,一通紧急“灾情”指令打破平静,一场泥石流灾后卫生防疫应急演练就此打响。
“报告指挥组!祥云某某镇某某村因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房屋损毁、水电中断,受灾群众正在安置,请求立即开展卫生防疫。”9月18日清晨,县疾控中心应急指挥室里,一通紧急“灾情”指令打破平静,一场泥石流灾后卫生防疫应急演练就此打响。
为有效应对洪涝地质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风险,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实战处置能力,9月18日至19日,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应急演练,全程模拟真实灾害场景,覆盖应急响应、现场处置、疫情防控等关键环节。
本次演练以祥云县某某镇某某村因持续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为背景。据设定,灾区车辆交通道路、电力及供水中断(尚在抢修),260名受灾群众已转移安置,其中80人投靠亲友,180人分至2个临时安置点,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三天仍有小到中雨,卫生防疫工作面临压力。演练按“奔赴灾区-营地搭建-卫生防疫-疫情处置”流程推进,设多个实战场景。
在“奔赴灾区与营地搭建”环节,应急队伍出发后因“道路中断”,全员负重徒步2公里至“灾区营地”。抵达后,队员勘察并选定居民临时安置点与卫生应急队伍营地位置,完成杀虫消毒工作后搭建帐篷,有序完成临时安置点规划、应急营地搭建及通讯、实验设备调试,为后续防疫工作奠定基础。
随后,卫生防疫工作有序推进。应急队伍分为两组,同步开展传染病风险评估、生活饮用水监测、传染病监测、环境消杀与病媒防制等工作。风险评估组队员深入“安置点”,通过访谈灾民、村组负责人,详细了解生活饮用水来源、食品供应、垃圾处理等情况,用专家会商法、风险矩阵法分析潜在风险;生活饮用水监测组前往临近山体的地表水潭,现场演示采样、检测流程,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安全水”;传染病监测组及时与临时医疗点医务人员对接,针对发热、腹泻等症状建立每日报告机制;消杀组与病媒防制组手持喷雾器,规范配置消毒剂,对安置点厕所周边、垃圾存放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消杀,并在角落放置鼠饵盒,监测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
18日14时许,“临时医疗点”传来紧急报告:安置点A有10名居民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急队员立即行动,流调组迅速开展病例核实、搜索、风险暴露源排查等工作,消杀组对病人粪便、生活垃圾进行专项无害化处理,健康教育组则向周边灾民普及食源性疾病防护知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又接到报告,一名从广东佛山返祥人员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症状,疑似基孔肯雅热。队员们立即对该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规范采集血标本并冷链运送,同时划定风险区,用弥雾机对安置点重点区域进行成蚊消杀,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
此次演练全程紧凑有序,队员们反应迅速、操作规范,不仅检验了县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也进一步完善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流程。
县疾控中心应急队员丁雪琴说:“参加此次应急演练,在营地搭建、灾区安置点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灾区传染病疫情处置等方面都学习到了很多。作为一名卫生防疫应急队员,在未来应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为维护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演练以实战为导向,通过模拟真实灾害场景,全面锻炼了卫生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有效提升了队伍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效率与多环节协调配合水平。”县疾控中心主任赵瑞春说,下一步,县疾控中心将持续深化“以练为战、以战促练”的练兵备战模式,不断强化应急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实战化演练,持续提升灾害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县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杨明峰
来源:祥云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