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状元何碧玉,这个名字曾让无数家长心里发酸,2000年夏天,她十八岁,考了七百五十分满分,进了清华,人人都说她将来准是科研的顶梁柱,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从小在清华、中科大神童堆里长大的孩子,最后在美国说,宁可住下水道也不回中国。
高考状元何碧玉,这个名字曾让无数家长心里发酸,2000年夏天,她十八岁,考了七百五十分满分,进了清华,人人都说她将来准是科研的顶梁柱,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从小在清华、中科大神童堆里长大的孩子,最后在美国说,宁可住下水道也不回中国。
2004年从清华毕业,何碧玉的行李箱里装着父母手写的“学成归来”横幅,她像多数留学生一样走进美国的校园,五年后博士毕业,却没听导师的劝,没回中国,有人翻出她留学时的采访视频,镜头里她正往实验本上记数据,背后是堆满仪器的实验室,连最普通的试管,这里都不用排队借。
纽约大学官网说,何碧玉现在是神经科学教授,年薪三十多万美元,有留学生在论坛里提到,见过她凌晨两点还在实验室忙活,但没人听说她回过北京,同龄的庄晓莹在同济大学带团队研究抗震建筑,她办公室挂着一幅“科技报国”的书法。
去年一场学术会议的直播里,有人拍到何碧玉在问答时突然站起来走了,视频里她白大褂的口袋露出半张车票,目的地是纽约的一家精神科医院,这些年她发的论文越来越少,最近的研究也变成了压力怎么影响搞科研的人,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再提中国了,她对着镜头笑了笑,没开口。
有人算过,何碧玉要是留在国内,凭她的资历,早该当上院士了,可她的实验室助理说,每次中国学术团来,她都会提前把办公室的电脑搬走,最近有媒体报道,她名下的公司悄悄申请了多项脑科学专利,专利文件里一个中文字都没有。
站在清华校园的老校友亭,当年的辅导员还在那儿上班,她大二那年发烧三天,都是我送的粥,现在那层楼换了三层门锁,可她总能刷开门禁,保安说每年春节,系统都会记下那间空教室的用电。
来源:柳婉月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