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看舆论与法治的碰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0:02 1

摘要: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像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大众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看舆论大部分人支持男方,这一舆论倾向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也反映出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像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大众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看舆论大部分人支持男方,这一舆论倾向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也反映出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席某某与女方经婚介所介绍相识,短短数月便订婚,订婚次日在婚房发生关系后,女方控告男方强奸,一审席某某因强奸罪获刑3年,其当庭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然而,在舆论场上,许多人却站在了男方一边。彩礼与房产加名问题,成为了舆论导向的重要导火索。在传统观念里,订婚给付彩礼是一种庄重的承诺,男方不仅支付了彩礼,还承诺婚后在房产证上加女方名字,这一系列经济付出让部分人觉得女方占据了物质上的“便宜”。一旦女方报警指控强奸,就容易被揣测是在财产要求未得到满足后的报复行为。一些人甚至偏激地认为女方是以婚姻为幌子,进行“骗婚”,借此索要高额彩礼与房产,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严重影响了大众对案件的客观判断。

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法治思维的冲突,也是舆论支持男方的关键因素。传统观念中,订婚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关系确立,仿佛有了订婚这个环节,双方之间的性行为就有了某种默认的许可 。在这种思维定式下,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订婚之后还会存在强奸的情况。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既然都已经订婚,发生关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女方的指控是不合常理的。这种对性同意权的错误认知,使得大众在评判案件时,脱离了法律的轨道,单纯从传统习俗角度去同情男方。

部分自媒体在事件传播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一些自媒体罔顾事实真相,片面地报道案件,甚至故意引导舆论走向。他们大肆渲染彩礼、房产等敏感话题,将案件包装成一个“女方设局骗婚”的故事,使得不明真相的大众被误导,进而对女方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和偏见。

然而,从法律的角度冷静审视,这起案件的判决是有充分依据的。强奸罪的核心在于违背妇女意志,无论双方处于何种关系,只要性行为是在违背女性意愿的情况下发生,就构成强奸罪。在本案中,女方明确表示过拒绝婚前性行为,且有现场的一些证据,如女方的反抗痕迹、被烧毁的窗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女方的说法。处女膜完整与否、是否检出精斑,都不能作为否定强奸罪的绝对依据,因为强奸罪的判定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些生理证据。

这起案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大众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被情绪左右,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我们要学会尊重法律的权威,相信司法机关的专业判断,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是非对错。同时,自媒体也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而不是为了流量肆意歪曲事实、制造舆论混乱。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强对法治观念和正确婚恋观的普及教育,消除传统观念中对性同意权的误解,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关系中,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在类似事件中陷入舆论的误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来源:世态炎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