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长河里,很多真实人物被小说、戏曲“魔改”,明明一生磊落、功绩赫赫,却成了家喻户晓的“反派”。今天就来盘点11位最冤的历史人物,看看他们被掩盖的真实面目。
在历史长河里,很多真实人物被小说、戏曲“魔改”,明明一生磊落、功绩赫赫,却成了家喻户晓的“反派”。今天就来盘点11位最冤的历史人物,看看他们被掩盖的真实面目。
苏定方:大唐军神变“奸佞”
提起苏定方,不少人会想到《说唐全传》里陷害罗成的小人——可历史上的他,是能跟李靖比肩的大唐名将。早年随窦建德起义,归顺唐朝后跟着李靖北伐东突厥,率200骑兵直捣颉利可汗牙帐;高宗时期更“灭三国、擒三主”,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把大唐版图推到中亚和朝鲜半岛。
他不仅能打,人品更没话说。同僚王文度杀降夺财时,他分文不取;灭西突厥后,还帮当地百姓修道路、设驿站、抚疾苦;都曼投降时他承诺保其性命,哪怕满朝反对,也敢跪请高宗履约。可就因和武则天宠臣许敬宗交好,后世史家敌视武周,删了他不少战绩,小说更是顺水推舟,把他写成了阴险小人,实在荒唐。
王朗:被“骂死”的文武全才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顿痛骂,王朗当场坠马而亡——这成了流传千年的名场面,却全是虚构。
真实的王朗是东汉末年的儒学大家,还能带兵打仗。任会稽太守时,孙策横扫江东,他硬扛数次进攻,甚至能跟太史慈大战几个回合不落下风。投奔曹操后,他官至司徒(三公之一),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下晋武帝司马炎,妥妥的“人生赢家”。他活了大半辈子,可能都没见过诸葛亮,更别提被骂死了,如今却成了网络段子里的笑料,属实冤枉。
潘美:北宋名将背“奸臣锅”
一说起潘美,总有人把他和《杨家将》里害杨业的“潘仁美”划等号——可历史上的他,是北宋开国功臣里的顶流。
跟着柴荣、赵匡胤南征北战,陈桥兵变有他的份,平定南汉、南唐他是主力,抗辽时也多次保边境平安。永熙北伐中,他率领的部队战绩最亮眼,史学家蔡东藩都夸他“宋初健将,仅次于曹彬”。人品上,他出使吴越拒收贿赂,同乡送礼全分给百姓,打仗时从不乱杀一人,士兵都愿意跟他。
陈家谷之战杨业战死,主责其实在监军王侁(逼杨业冒进,又擅自撤军),潘美只是没拦住。可戏曲小说不管这些,硬把他写成秦桧式的奸臣,好在史书还了他清白:死后被追赠中书令,谥“武惠”,配飨太庙,这待遇可不是奸臣能有的。
陈世美:清官变“负心汉”
“陈世美”三个字,现在成了抛妻弃子的代名词,源于戏曲《铡美案》里被包拯铡死的形象——但他的原型陈年谷,是清朝有名的清官。
陈年谷是顺治年间的进士,为官清廉刚正,百姓都爱戴他。只因同窗找他求官被拒,怀恨在心,编了个“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故事抹黑他。没想到这故事被改成戏曲,越传越广,真实的陈年谷没人记得,“陈世美”却成了钉在耻辱柱上的名字,这波“造谣”杀伤力太狠了。
周瑜:被“气死”的千古奇才
《三国演义》把周瑜写成“小心眼”:赤壁之战靠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被气到吐血而亡——可真实的周瑜,是“江东周郎”,比小说里厉害十倍。
他年少成名,跟着孙策平定江东,是东吴的“创业合伙人”。曹操南下时,满朝大臣都想投降,就他和鲁肃力主抗曹;赤壁之战他是主帅,以少胜多打赢这场关键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史书说他“性度恢廓”(心胸开阔),蒋干夸他“雅量高致”,刘备也赞他“万人之英”。他还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流传至今,罗贯中为了捧诸葛亮,硬是把他写成了“妒夫”,实在不地道。
庞籍:被误认的“庞太师”
《三侠五义》《包青天》里,“庞太师”是跟包拯对着干的奸臣,仗着皇亲身份作威作福——可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是北宋良相庞籍。
庞籍为官敢说真话,任侍御史时,冒着丢官风险劝太后别干政;年老时还劝仁宗别沉迷后宫和丹药。军事上,他多次守边境打西夏,任枢密使时裁冗兵、减开支,被时人称为“良相”。司马光、狄青都是他举荐的,死后追赠司空,谥“庄敏”,妥妥的忠臣。
他被黑纯属“躺枪”:《三侠五义》里的奸臣叫庞吉,原型其实是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可老百姓分不清,硬是把“庞太师”的黑锅扣在了庞籍头上,这冤屈没处说。
魏延:“反骨”是假,奇才是真
“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见面就给魏延定了性,最后还设计杀了他——可真实的魏延,是蜀汉的“顶流武将”。
他以“部曲”(刘备私兵)身份入川,一路从无名小卒升到镇北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称汉中王时,选他守汉中(和关羽守荆州同级),连张飞都没争过他,可见刘备多信任他。北伐时,他是诸葛亮之下的“二把手”,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虽有风险,却显露出过人的战略眼光。
他最后确实死得惨,但不是因为谋反。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得明白:“魏延不想降魏,只想杀杨仪”——他和杨仪矛盾太深,诸葛亮又安排不当(让杨仪统军、魏延断后),最后逼得他举兵,落了个“反贼”名声,太可惜了。
其余四位:各有各的冤
除了上面七位,还有四位也被小说坑得不轻:
- 李道宗:唐初宗室名将,17岁跟着李世民打仗,灭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都有他的份,李靖夸他“善战”,人品也好,却在《薛家将》里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奸臣,后来还因房遗爱案被诬陷。
- 叶公:春秋时楚国名臣沈诸梁,在叶邑修水利、利百姓,就因和孔子争论“大义灭亲”,被孔子弟子编了“叶公好龙”的故事,成了“表里不一”的代表,连教材都收录这个成语,冤到家了。
- 尹志平:宋末全真教掌教,灾年救百姓、懂医术治病,是公认的高道,却被《神雕侠侣》写成“玷污小龙女”的反派,后来金庸改名为“甄志丙”,但大家一提这事,还是会想到他。
- 王禀:北宋抗金英雄,死守太原250多天,城破后巷战投河殉国,却因曾跟童贯共事,在《水浒传》里成了诬陷阮小七的小人,英雄事迹没人提,反而背上骂名。
这些历史人物,本应因功绩和人品被铭记,却被文艺作品改得面目全非。希望大家读小说、看戏曲时,也多翻翻史书,别让真英雄被“黑”千年。
来源:樱子历史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