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国健的“少即是多”战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10:36 1

摘要:自古以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都不在于绝对兵力的多少,而在于谁组织度更高,更如臂使指,能更快从A点行军到B点,从而在局部创造出“以多打少”的优势。三生国健的战略,正是通过差异化的聚焦,进而通过一个支点撬动整个行业。

自古以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都不在于绝对兵力的多少,而在于谁组织度更高,更如臂使指,能更快从A点行军到B点,从而在局部创造出“以多打少”的优势。三生国健的战略,正是通过差异化的聚焦,进而通过一个支点撬动整个行业。

过去两年的医药寒冬中,药企乃至整个医药产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同时也是组织变革的契机,考验之下,整个行业形成了以下几点新共识:

一是管线要做到聚焦,盲目“撒胡椒面”,专长领域做深做透做出差异和创新,没有需求的创新没有意义。

二是管线建设要有梯队,要未雨绸缪,为未来做打算。

三是要精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四是除了抓研发,企业自身最好具有自主商业化能力,并且团队经过锤炼,方才不受制于人,实现“指哪打哪”。

但明白道理不代表能把事情办成,知道和做到之间仍然有距离。谁将认知落实到行动的速度更快,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局中跑到前面。这对业内所有玩家都是一场严峻的大考,但三生国健依然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2024年,三生国健实现营业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17.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05亿元,同比增长139.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2.46亿元,同比增长18.99%。

这些数字里,蕴含着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那么,三生国健究竟做对了什么?

01

稳中有进

益赛普、赛普汀和健尼哌依旧是稳定拉动三生国健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

益赛普是一款2005年上市的老药,拿下过许多个第一:三生国健第一款上市的产品;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TNF-α抑制剂;中国首个上市的全人源抗体类药物。曾经是国内自免市场的绝对佼佼者。

随着国内风湿科诊疗能力的不断发展,益赛普的渗透率也在提高。同时2023年3月,益普赛获批了国产首个预充式水针剂型,患者可在家或社区医疗单位注射,增强了可及性。

接下来是抗HER2单抗赛普汀,凭借差异化的药物设计和不断积累的上市后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应用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成为了曲妥珠外最具竞争力的抗HER2单抗,近年来销售额一直在稳健增长。

最后是健尼哌,作为国产独家的CD25单抗,用于预防肾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凭借在该领域积累的优势,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得巩固。

简而言之,老药稳健基本盘,投资眼光撬动可能性,共同支撑自研管线的后续爆发。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三生国健自研管线中,还保有着怎样的“惊喜”,未来能否支撑公司继续保持领先?

02

聚焦自免,差异化构建未来

随着这一轮生物技术热潮的逐渐降温,业界已经清楚地看到,管线的数量早已不再是评价一家公司创新力的标准。

恰恰相反,一窝蜂的同质化立项,消耗的不光是企业的财力,还有整个行业的效率。接下来的时代,比的是谁挖得更深,不是谁覆盖面更广。

三生国健对此早有预见,几年来的战略聚焦,将有限的资源投在更具先发优势的自免领域。

其实聚焦不代表少,只要挖得深,小即是多。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1760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速更是有望高达20%。在目前全球销售额前十的药品中,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已经占据3款。

为了在自免领域抢占点位,2024年全年,三生国健研发投入显著提升,研发投入达5.41亿元,同比增长72.06%。这些投入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众所周知,全球自免市场的热度几乎完全由大单品推动,像在IL-17A领域有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在IL-23领域,有强生的古塞奇尤单抗;在IL-4Rα药物领域,有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在IL-5领域,有GSK的美泊利珠单抗等。

三生国健对此采取了“跟随+引领战略”。

成熟“大靶点”上如IL-17A、IL-4Rα等,由于经过MNC验证,产品在首个适应症进入临床以后,后续适应症多能直接从II期临床试验起步,不用再从头做起,节省了临床开发的时间,并且后续商业化空间更有保障。

比如608项目抗IL-17A单抗,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已经达到主要终点和关键的次要终点,其他各项次要疗效终点均显著优效于安慰剂组;并且2024年还完成了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的 II 期临床研究入组,计划今年启动临床III期入组。

还有抗IL-5单抗610,针对18岁及以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维持治疗的附加治疗,具有全新的抗体可变区序列,目前尚无相同靶点国产抗体药物在国内上市。去年启动了成人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入组。

再就是抗IL-4Rα单抗611,去年在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人受试者中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也已达到了主要终点。公司表示,611在疗效应答方面与度普利尤单抗相当。

而在新靶点上,三生国健也进行了布局,占据先发优势,以此可以领先竞争对手2-3年。

以抗BDCA2人源化单抗626和抗TL1A人源化单抗627为例,两款产品均为中美双报,前者针对SLE和CLE两个适应症,已进入I期临床,后者针对UC适应症,IND已经获批。

截至2024年报披露日,三生国健研发管线中共开展22个自免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新项目,其中包括1个 NDA审核阶段项目、5个临床III期项目,6个临床II期项目,4个临床I期项目,6个临床项目处于IND获批阶段。

整体看下来,三生国健在自免领域的布局逻辑非常明晰,成熟靶点确保收益,早期项目抓住先发优势,确保作为行业龙头的“统治力”。一言以蔽之,难度的梯队、时间的梯队,全都考虑到了。

基于研发上的引领带头作用,2024年,三生国健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功入选科创100指数成分股,今年进一步被上海市政府认定为“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和浦东新区突出贡献企业“创新创业20强”。

03

寒冬,聚焦者胜

在行业内几乎所有玩家都在降本增效的当下,三生国健选择聚焦战略,将资源集中投入给确定性高、临床进展快的项目,从财务角度,能够显著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和周转率,带来更好的投入产出比和更高的估值。

但选择聚焦战略,带来的意义并不仅仅只限于狭义的财务层面,更在于能将整家企业都打造成了一支“特种部队”,从前端的研发到后端的商业化,都得到了效率上的提高。

三生国健在自免领域起步颇早,无论在研发、生产还是商业化都是稀缺的成熟平台。

一支优秀的部队,强悍之处不在于能打顺风仗,而在于能在逆境中创造奇迹和增长。

以益赛普为例,这款药已在国内上市近20年,虽相较其他同类产品疗效与安全性得到了更广泛的临床验证与认可,具备较强的品牌效应。但随着集采覆盖面持续扩大,依然对销售的进一步增长构成了较大挑战。

面对集采扩面等不利影响,三生国健的商业化团队通过循证学证据积累,持续推进市场中度下沉策略,加强基层科室学术支持,提升重点三四线城市风湿免疫生物制剂使用观念,积极拓展益赛普在中医等多科室多领域的应用。“组合拳”打法下,销量反而提升的很快。

三生国健管理层凭借战略前瞻眼光,一直关注时代和行业,实现了从前期到后期,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商业化的一整个“战略一体化”。

如今的三生国健,和大玩家相比,强在细分领域优势更为聚焦突出;和小玩家相比,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条都能做到独立自主,不必受制于人。

通过一个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三生国健,无疑将成为国内自免市场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来源:E药经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