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人就到上海去谋生,但不久丈夫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为了养家,阿巧就到青楼靠为高级妓女梳头、管理衣物首饰为生,这个工作相当于是给那些妓女当助理。
姚冶诚小名叫阿巧,出生于普通家庭,她是独生女,父母很早就去世了,由叔父养大。
叔父很喜欢她,在她成年后还给她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叔父活着的时候,两人的生活还说得过去,叔父去世后,日子就不好过了。
两个人就到上海去谋生,但不久丈夫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为了养家,阿巧就到青楼靠为高级妓女梳头、管理衣物首饰为生,这个工作相当于是给那些妓女当助理。
阿巧长得漂亮,人也很聪明,又处在那种环境下,看惯了风花雪月,也很懂得风情。因为经常接触男性顾客,天长日久,在许多顾客的眼里,阿巧也成了追逐的对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用孙中山给的捐款,招募了一批勇士,组成了一个敢死队,由他自己担任队长。
闲暇之余,他经常到法租界的青楼去寻开心,由此认识了阿巧,两人产生了感情。因为蒋介石在老家已经有了老婆,阿巧只能当侧室。
为了洗白她在青楼工作的身份,蒋介石为她改名为“姚冶诚”。不久,姚冶诚的丈夫知道了自己老婆又嫁给别人的事,怒气冲冲地从老家追到上海,要找他们拼命。蒋介石给了他两根金条,对方拿了钱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姚冶诚跟随蒋介石之后,也正是蒋介石参加革命四处漂泊的时候,对此,姚冶诚毫无怨言,还经常把平时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蒋介石。
姚冶诚出身贫寒,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没有文化,蒋介石为了让姚冶诚能够跟上自己的步伐,还专门为她请了家庭教师教她读书写字。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后,蒋介石更加忙碌了,同时也为了让姚冶诚能得到母亲的认可,蒋介石把姚冶诚送回浙江老家与母亲发妻同住。
蒋介石的生母和发妻对这个青楼出身的女人都很排斥,但姚冶诚很有自知之明,懂得低调做人。
她对蒋母非常的孝顺,对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也很尊重,处处忍让,对蒋经国也是视为己出。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默认了她的身份。
1920年,蒋介石带回来一个4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蒋介石的好朋友戴季陶和一个日本护士生的私生子,因为戴季陶惧内,不敢把孩子带回家,所以蒋介石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蒋介石将孩子带回老家后,便交给姚冶诚抚养,姚冶诚自己没有生孩子,把蒋纬国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1919年,蒋介石认识了13岁的陈洁如,并疯狂地爱上了她。1921年,两人正式结婚,陈洁如以夫人的名义随蒋介石出入社交场合。至于姚冶诚,蒋介石已把她抛到脑后。
1922年,蒋经国和蒋纬国到宁波读小学,当时蒋母已经过世,毛福梅需要主持家务,不能离开。毛福梅便让姚冶诚跟随兄弟俩到宁波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后来兄弟俩转学到上海,姚冶诚也跟着到了上海。
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担任校长。蒋介石把陈洁如从上海接到广州,跟自己共同生活,却让姚冶诚留在上海照顾他的两个孩子,对此姚冶诚非常的不满。
有一次,姚冶诚因为这件事跟蒋介石吵了架,蒋介石很生气,把蒋纬国从姚冶诚的身边带走,并认陈洁如为庶母。
失去了蒋纬国的姚冶诚备受打击,因为蒋纬国是她从小一手带大的,两个人情同母子,已经难舍难分。姚冶诚再也不敢跟蒋介石作对了,常常写信哀求蒋介石把蒋纬国还给她。
三年后的一天,蒋纬国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姚冶诚倍感意外。原来,当时蒋介石又认识了才貌双全、家世背景强大的宋美龄,他想和宋美龄结婚。
可宋家是基督教家庭,宋美龄的母亲要求蒋介石必须一夫一妻,为此蒋介石和原配毛福梅离了婚,又申明和姚冶诚、陈洁如终止了夫妻关系。
因为蒋介石把陈洁如送到美国读书,所以蒋纬国只能又回到姚冶诚身边。蒋介石把蒋纬国母子送往苏州,托付给好友吴忠信照顾,生活费由蒋介石按月支付。
姚冶诚虽然生活富足,可因为长期受到蒋介石的冷落,精神空虚,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每天早上起来念经,蒋公馆有专门供她使用的佛堂,她生活也很有规律,只吃素不吃荤,唯一的爱好是打麻将。
在蒋纬国看来妈妈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可蒋介石却不这么认为,他在日记中写到姚冶诚:“冶诚嗜赌不休”“不知家法”“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娶妾之危害苦不胜言”。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蒋介石非常后悔娶了姚冶诚,他一直没有与姚冶诚彻底断联系,并不是对她还有感情,只是因为担心蒋纬国没有人照顾,怕蒋纬国伤心,所以一直供养着她。
1949年,蒋介石集团兵败如山倒,姚冶诚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和儿子蒋纬国住在一起,以便享受天伦之乐。1966年,姚冶诚因心脏病过世,终年79岁。
姚冶诚的一生也算是不幸,先是嫁给了一个抽鸦片的农民,后面嫁给了蒋介石,虽然衣食无忧,却没有得到过多少的爱和尊重。
对于蒋介石来说,她只不过是生活空虚寂寞的时候找的一个慰藉,所以两个人结婚没有几年,当蒋介石遇到像陈洁如这样又年轻、又漂亮、又有文化的女孩,就立刻移情别恋了。
蒋介石没有抛弃姚冶诚并不是出于爱和责任,完全是因为蒋纬国的原因。不过站在姚冶诚的角度,虽然她知道蒋介石并不爱自己,嫌弃自己,但是她跟毛福梅一样,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蒋介石。
毛福梅是出于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而姚冶诚更多的是出于生存的考虑。像她这样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文化的女人,离开了蒋介石,也确实无法再找到更好的归宿和依托了。
所以,她最后能和养子生活在一起,颐养天年,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己是不错的结局了。
来源:云谷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