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店主动退出医保!官方出手严查,原因与行业转型全解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23:27 1

摘要:近期,医疗行业一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家医院、药店主动选择退出医保体系。这一异常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国家医保局迅速反应,展开严查行动,而这一事件也为整个医疗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近期,医疗行业一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家医院、药店主动选择退出医保体系。这一异常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国家医保局迅速反应,展开严查行动,而这一事件也为整个医疗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从去年8月河南周口太康县一家民营医院主动退出医保起,类似情况逐渐增多。今年,吉林第一批解除医保协议公告显示,有153家定点医药机构,其中49家主动申请解除;呼和浩特、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有数十家民营医院主动“退出”。与此同时,药店的退出潮更为猛烈。截至今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就有964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申请解除医保协议,其中药店门店占698家,占比超72% 。北京、河北、河南、苏州等地,今年以来退出医保的药店已超千家。

为何曾经视为“金字招牌”的医保定点资格,如今却被不少医院、药店“抛弃”?民营医院方面,一方面是主动转型需求。当下定点医疗机构竞争激烈,医保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为民营医院带来稳定患者来源,大量医保患者流向公立医疗机构。在此情形下,部分民营医院为追求更高利润和更少政策限制,选择主动转型。例如,一些民营医院开始向高端医疗服务方向发展,提供个性化、特需化的医疗服务,这类服务往往超出医保范畴,所以选择退出医保体系,以便灵活定价和运营。另一方面则是被动压力。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控费、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要求更为严格。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成本控制能力欠缺,违规扣款导致严重亏损。如有的民营医院在医保报销审核中,因过度诊疗、药品加价等问题被多次处罚,不堪重负之下只能退出医保。

药店主动退出医保,关键在于监管趋严下的“风险规避”。自2024年起,零售药店首次被纳入每年例行的医保飞检。今年中纪委在全国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国家医保局从5月起对内蒙古部分盟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开展飞检,实现两定机构飞检全覆盖。在强监管态势下,一些药店担心自身存在的违规行为被查出,如串换药品、虚假销售记录等,将“主动退保”当作风险规避手段。相较于被强制解除医保协议,主动退出对门店声誉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或许能规避被公开通报、纳入失信名单等严重后果。

面对越来越多的“主动退出”情况,国家医保局果断出手。今年9月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明确,定点医药机构申请解除服务协议或者不再续签服务协议的,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可对该机构1至2年内医疗保障基金结算费用开展核查。核查未发现问题的,可解除或不再续签服务协议;若核查发现涉嫌违法或违反服务协议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需按规定处理后,方可解除或不再续签服务协议。这意味着,即便主动退出医保,只要过去1 - 2年存在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一样会被追责。广东、内蒙古等地已先行试点,规定主动退出的机构,可能被复核过去1 - 2年的基金结算费用 。

在这一事件背后,医院和药店也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零售药店领域,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长极”。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零售药店终端药品市场份额上升,其中实体药店(含即时零售)药品销售额达4981亿元,同比增长2.3% ;网上药店(B2C平台)药品销售额达758亿元,同比增速放缓至14.4%,但占比持续提升至约13% 。2024年药店即时零售(药品 + 非药品)销售规模达487亿元,较2023年增长31.3% 。随着“互联网 + 医保服务”政策出台,线上医保支付不断扩容,“外卖买药,医保支付”模式逐渐成为民众购药新常态,为医药即时零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医院方面则从“拼规模”向“拼服务”转型。未来医保定点医院不会减少,而是走向“提质”阶段。医保基金从“铺面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促使医院提升服务质量。比如一些医院开始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特色专科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需求。

医院、药店主动退出医保事件,是医疗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国家医保局的严查行动,旨在规范行业秩序,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促使医疗行业健康发展。而对于医院和药店来说,只有紧跟政策步伐,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转型创新,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立足,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

来源:沙漠里发现绿洲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