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重拳整治:严打“AB贷”“包装资料”等7大乱象,警示中介操作红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09:46 1

摘要:近期,银保监会掀起了一场针对贷款中介市场的强力整治风暴,目标直指 “AB贷”“包装资料” 等七大突出乱象。这场整治不仅关乎金融市场的稳定,更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这些乱象,揭示其中隐藏的风险,同时警示中介机构严守操作

近期,银保监会掀起了一场针对贷款中介市场的强力整治风暴,目标直指 “AB贷”“包装资料” 等七大突出乱象。这场整治不仅关乎金融市场的稳定,更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这些乱象,揭示其中隐藏的风险,同时警示中介机构严守操作红线。

“AB贷”:资质陷阱与债务转嫁

“AB贷” 是近年来曝光度较高的一种贷款骗局。简单来说,就是不法中介利用A(通常是资质较差、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借款人)渴望贷款的心理,游说A找来资质较好的B作为 “担保人”“加分人” 或 “紧急联系人” 等。在实际操作中,B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介暗中操作成了真正的借款人。一旦A违约不还款,债务便全部落到了B的头上。

以上海李先生的遭遇为例,他因自身征信不佳,在助贷中介公司的诱导下,找来弟弟帮忙贷款。中介声称只需弟弟开设 “虚拟账户” 用于贷款过账,贷款人和还款人依然是李先生,并要求李先生支付贷款金额19%的手续费。然而,还款时李先生和弟弟却发现,贷款竟记在了弟弟名下,两人这才意识到被骗。

从法律层面来看,“AB贷” 这种操作涉嫌欺诈。中介隐瞒关键信息,误导B承担债务责任,严重侵害了B的合法权益。对于参与其中的中介机构和个人,一旦查实,将面临法律的严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消费者而言,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为他人贷款提供所谓的 “辅助” 行为,在签署任何贷款文件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包装资料”:伪造信用的玩火行为

在贷款申请过程中,一些不法中介为了帮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获取贷款,会通过 “包装资料” 的手段伪造客户的信用状况,如PS银行流水、虚构经营场地、注册空壳公司、伪造公章等。

以某地破获的一起骗取贷款案为例,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大量空壳公司,伪造公司的经营流水、财务报表等资料,向银行申请经营贷。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骗取银行贷款数千万元。最终,相关人员因触犯《刑法》第175条 “骗取贷款罪” 被判刑,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

伪造贷款资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根据法律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参与伪造资料的行为无异于玩火自焚。而消费者也不应轻信中介的 “包装” 承诺,一旦被银行发现资料造假,不仅贷款申请会被拒绝,个人信用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除了 “AB贷” 和 “包装资料”,银保监会此次严打的乱象还包括虚假宣传(如宣称 “银行内部渠道”“黑户可批贷”“利率低至3%” 等)、高额收费与 “砍头息” 陷阱(以 “服务费”“渠道费” 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综合息费远超法定标准)、非法获取与倒卖个人信息、诱导 “转贷降息” 与债务陷阱(诱骗客户借高息过桥资金偿还旧债,收取垫资费 + 服务费)、与银行员工勾结套贷等。每一种乱象都有着典型的案例和对应的法律风险,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大伙看完赶紧去查自己的征信报告,有问题的地方抓紧解决。别等到要用钱了,才发现贷款批不下来,到时候哭爹喊娘都没用!


来源:信贷风险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