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明天秋分,天气会是啥情况,早了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0:23 1

摘要:时间过得好快,今天也是白露节气的第十六天,明天就是秋分交节的日子,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到来总带着独特的深意。老辈人留下一句谚语: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这谚语让秋分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秋分节令这天晴,为何万物不生?究竟有啥

时间过得好快,今天也是白露节气的第十六天,明天就是秋分交节的日子,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到来总带着独特的深意。老辈人留下一句谚语: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这谚语让秋分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秋分节令这天晴,为何万物不生?究竟有啥说法呢?接着往下看。

秋分天气特征:平分秋色,凉意渐浓。有一种说法是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意思是秋分交节时,阴阳处于平衡状态。这个时候白天和黑夜时长均等,寒冷和暑热的程度也趋于平均,气候开始向凉爽过渡 。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各占十二个小时。过了秋分,北半球的白天就越来越短,夜晚逐渐变长。

从气温上看,秋分过后,冷空气开始活跃,北方的鸟儿开始往南方迁徙,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凉爽的秋天,气温也随着天气变化随之下降,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期间每下一场雨,寒意就会增加,尤其是在晚上最低气温下滑迅猛。在这个节气期间,气温整体呈现下降,北方的初霜范围扩展蔓延,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陆续出现初霜冻现象。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这谚语的说法究竟是依据什么?按传统秋分这天的天气可以预测未来天气走向。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这说法主要是基于古人对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察总结。从农业角度来看,秋分节气正值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如秋分这天晴朗无雨,那就意味着后续降水偏少。对刚播种下去的冬小麦等农作物来说,缺少水分的滋养,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且冬季干旱少雨,土壤水分不足,会让农作物在越冬时面临缺水的困境,从而影响来年的收成。这句谚语用万物不生其实是夸张写法,形容缺水对农作物影响的严重性。

从气候角度讲,秋分时节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时候,如秋分节令这天天气晴朗,说明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的交汇相对较少,此时的大气环流呈现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的天气状况会持续一段时间,以至于降水减少,气候干燥。在这样的环境下,万物失去了雨水的滋润,生长自然会受到抑制。以现代气象科学来看,秋分交节这天晴,预示着暖湿气流偏弱,难以形成有效的降水,冬季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不过按现代气象学,天气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独靠秋分一天的天气,是不能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的。

民间也有其它类似谚语,用来预测未来天气的,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有啥说法。

秋分天晴必久旱:意思是秋分交节这天若是大晴天,那预示着之后的日子降雨会很少,可能会出现干旱天气。这句与我们讨论的,秋分日晴,万物不生类似,都表达未来天气干旱。

​秋分有雨寒露凉:意思是如果在秋分节气这天下雨,那到寒露节气时天气就会比较凉爽 。这是反映秋分交节这天降水对后续一段时间天气变化的影响。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这句意思是:要是在秋分时节降雨频繁,且还伴随有较多雷电闪现的天气状况,那当年冬季降雪和降雨的量都不会太多。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意思是在秋分交节这天,如果刮西北风,按照以往经验推测,第二年早春时节降雨天气会比较多 。这些谚语都是古人基于长期对天气现象观察总结出的规律,虽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从现代天气科学技术来看,它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天气走向还是得以天气预报为主,这些谚语预测的天气走向昨个参考就行。

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是有重要地位的。在《尚书·尧典》中有关于秋分的记载,过去古人是通过观测天象,确定四季的中点,秋分就是秋季的中点。在《礼记·月令》中也提到:是月(仲秋之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干涸。意思是仲秋之月,昼夜时长均等。此后雷声渐无,蛰伏的虫类修缮洞穴准备潜藏,肃杀之气渐浓,阳气日益衰弱,水流开始干涸 。这生动的描绘了秋分时节的物候特征。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传统节气与实际气候之间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过去,秋分过后北方很快就会迎来明显的降温,但近年来,有些年份秋分后的气温下降并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这种用谚语预测天气走向也失去了意义。不过我们要明白的是,传统节气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反映的是一种平均的气候状况和自然规律。气候变暖虽对节气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否定节气的价值。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这句谚语预测未来天气,从现代天气科技来看,虽对天气不具指导意义,但它还有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依然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

来源:忆想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