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隐形巨头崛起!大疆前高管闷声发大财,造大号充电宝横扫欧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00:05 1

摘要:从大疆电池研发部的创立者,到全球移动储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CEO,王雷的创业故事,听起来像是一部标准的科技圈逆袭剧本。

从大疆电池研发部的创立者,到全球移动储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CEO,王雷的创业故事,听起来像是一部标准的科技圈逆袭剧本。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88年出生的学霸曾经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历经三年亏损,被上百家投资机构拒绝。

从抵押三套房,到成为行业领头羊,王雷到底经历了什么?

王雷与新能源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

在陕西榆林长大的他,亲眼目睹了沙尘暴对生活的影响,也看到了植树造林带来的改变。

那时,关于新能源的种子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王雷是个学霸,高考以664分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后来又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

在校期间,他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全额奖学金。

2014年完成学业后,王雷南下深圳加入大疆,创立了公司的电池研发部。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无人机电池续航的瓶颈,将当时新款航拍无人机的电池续航从20分钟提升到半小时以上。

在无人机体积小且高功耗的前提下,增加1分钟续航都很难,10分钟的改进堪称里程碑式的突破。

2017年,王雷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大疆自己创业。

他创立了正浩EcoFlow,专注于移动储能设备研发。

创业之初,王雷将公司设在深圳,甚至把家也从香港搬了过来。

他解释说:“一些事情,如果在香港可能要用两星期,在深圳可能只要一个晚上,这个效率是只有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具备”。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正浩推出的首款消费类储能产品RIVER,市场反应不如预期。

由于定价时没有充分考虑流通等环节的费用,卖一台甚至还要亏一些钱,公司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亏损。

创始团队也陆续有人离开。

2017年的创始团队,到2022年只剩下包括王雷在内的三个人。

王雷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来维持公司运营。

2019年5月,正浩推出了主打超快充、大容量的DELTA 1300新品。

这款产品比市面产品快了3-4倍,只需要1.6个小时就能充满电,而当时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需要10小时以上。

这项突破得益于正浩研发的X-Stream闪电快充技术,使充电速度比同行快了6倍。

技术突破带来了市场的认可。

从这一年开始,正浩的营收开始出现超10倍增长。

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营收从接近16亿元增长到近10亿美元。

2023年上半年,正浩营收已经突破30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达到35%,远超第二名至第五名市占率总和。

正浩EcoFlow很早就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他们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其中美国市场占比46.12%。

为什么选择主打海外市场?

全球储能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欧洲主导着全球储能市场。

原因是基于公用事业规模储能技术的快速增长、以及德国和英国主要制造商的技术升级等因素推动了市场增长。

正浩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拓展全球市场。

线上,公司布局有天猫、京东、亚马逊、乐天等渠道,同时设置了自己的独立站。

线下,通过与沃尔玛、Costco、迪卡侬等大型连锁商超零售合作,建立了强大的渠道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正浩在某种程度上“借用”了老东家大疆的销售体系。

有正浩员工透露,公司初期阶段团队大半员工来自大疆,其中不乏手握大量大疆销售渠道者。

而正浩与大疆的目标群体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基本能直接共用同一个销售体系。

正浩EcoFlow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2025年9月,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正浩展示了其能源“大脑”OASIS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与博西旗下的智能家居平台“晶御Home Connect”无缝对接。

该系统提供覆盖发电、储电、配电与用电全链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它可以自动识别家中光伏发电的高峰时段,或是电网的低谷电价时段,并在此期间自动控制洗衣机、洗碗机等高功耗电器。

2025年7月,有消息传出正浩创新CTO陈熙离职,公司已发邮件通知,正式手续还未办理,未来或将创业。

陈熙此前在大疆的飞控部门工作,负责无人机控制系统的研发。

2017年陈熙加入正浩,担任CTO,全面负责技术研发与战略决策,主导研发了正浩多项核心技术。

他的离职无疑是对公司技术研发体系的一大考验。

面对市场竞争,正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虽然户外电源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在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方面,但这些并不能形成较高的壁垒,建立的技术优势也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赶上。

这意味着正浩需要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如此,正浩EcoFlow的发展前景仍然被看好。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正浩创新以价值145亿元位列第574名,来自新能源行业。

去年9月到10月,王雷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走访欧洲、北美、日本市场,与50多位用户、30多位合作伙伴开展深度互动。

他从未如此真实而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全球用户的需要和认可。

王雷更加确定,他们需要更加钻研技术研发,更加精进产品体验,以服务全球更多用户,帮助大家解决能源使用问题,而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