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丘成桐奥数选拔赛整套试卷系列评讲,侧重启迪思路,侧重拓展思维,侧重多种解法,家长看到后请帮孩子收藏、分享,请持续关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21:06 1

摘要: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从概念上,取这两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幂相乘。

上文详细讲解了整套选拔试卷的第一部分8道单选题。

本文推出8道填空题以及若干计算题的经典解析。

篇幅所限,余下精彩题目将陆续发布。

请持续关注刘老师。

9.70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

【解析】70=2×5×7;28=2×2×7。

70和28含有相同的质因数2和7。

故70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2×7=14。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从概念上,取这两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幂相乘。

观察“70=2×5×7,28=2×2×7”,22×5×7=140。

所有质因数:2、5、7。

最高次幂:22(28当中2的次数);51(70当中5的次数);71(28和70都含有)。

紧扣概念,让这两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幂相乘,22×51×71=140。

您或许说,你这解法怪麻烦啊!

【解法二】从二者的最大公因数下手。

70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14。

70是14的5倍,28是14的2倍。

5和2互质,5和2的最小公倍很容易是10。

所以,14的5倍和14的2倍,最小公倍很容易是14的10倍。即140。简便。

【解法三】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两个数当中较大的数翻倍。翻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为止。

求70和28的最小公倍数,将70翻倍,70之2倍是140,经验证,140是28的倍数,这就结束了。

10.如果规定 a*b=13a-3b+18,那么12*23的最后结果是____。

这没奥妙。套公式就行了。只需注意细心、一遍算对,没时间复查。

12*23=13×12-3×23+18=105。

11.一批货物,一辆大卡车3次可以运完,一辆小卡车6次可以运完,如果大、小两辆卡车一起运,____次能运完这批货物。

遇到应用题,如果不易列算式,那就尝试小初衔接、列代数式或方程求解。

无论列算式、列方程,列小标题逐步分析是必须的。别企图一下子列出算式或方程。

题干说“一辆小卡车6次可以运完”,

①设一辆小卡车1次可以运t,那显然这批货总量是6×t=6t

②“一辆大卡车3次可以运完”,那么,一辆大卡车1次可以运(6t)÷3=2t

③大、小两辆卡车一起运,1次可以运多少?t+2t=3t

④大、小两辆卡车一起运,几次可以运完?(6t)÷(3t)=2(次)。

一步一步列出分析过程,水到渠成。并不浪费时间。

面对题目硬看,让很多问题在脑海里思考计算,很费脑子且易出错,长时间打不开思路。

【解析】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数字是0或5。

除以5余3的数,个位数字要么是3、要么是8。

他说两位数!

那就从98、93、88、83、78、73、68试试,看谁满足“除以7余5”。试到68成功了。

如果当作数学题求解呢?

“除以5余3”意思是这个是加2就能被5整除。

“除以7余5”意思是这个是加2就能被7整除。

感悟并推广: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所求的两位数加2就能被35整除。

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35m-2。m是大于零的自然数。

m=1时,35m-2=33;

m=2时,35m-2=68;

m=3时,35m-2=103。

题目要求是两位数,所以68。

【解析】读完题,发现没啥麻烦。只需逐步分析就行。

题意是,三种糖混合成为什锦糖。

①混合前后的总千克数是:2+3+5=10(千克)。

②混合后的总价钱是:5.74×10=57.4(元)。混合前也应该是这个价。

③混合前酥糖价钱:4.4×2=8.8(元);

④混合前水果糖价钱:4.2×3=12.6(元);

⑤混合前奶糖价钱:57.4-8.8-12.6=36(元);

⑥混合前奶糖单价:36÷5=7.2(元)。

列方程也容易:

5x+4.4×2+4.2×3=5.74×(2+3+5)。

【解析】投掷硬币这个事,每次投掷都属于独立事件。意思是,第4次的投掷结果与第3次、第5次互不影响。

那就单说第4次!

非常显然,第4次的投掷结果,要么正面朝上,要么反面朝上。

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各占50%或(1/2)的概率,各有一半的可能。

本题填50%或(1/2)。

15.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x=2,则m=_____。

【解析】这也算一个题?瞪眼法。一眼就看出来m=2。

xm互换后,方程还是那个模样。所以m就是xx就是m

如果按部就班求解,将已知x=2代入原方程,得 2+=m+1。

两边同减去1、同减去得=1,显然m=2。

16.一次游泳比赛,有甲、乙、丙、丁四个人参加决赛,赛前他们对比赛进行了预测,甲说:“我第一、乙第二”,乙说:“我第一,甲第四”,丙说:“我第一,乙第四”,丁说:“我第四,丙第一”。比赛结果并无并列名次,且四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丁是第____名。

【解析】做这类推断题,注意假设。建议多动手、在验算纸上写出分析过程。节省脑力。

假设甲说的前半句“我第一”正确,依题意四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甲说的后半句“乙第二”必是错误的。即乙不是第二。

既然甲说甲第一正确,那么,乙的前半句乙第一是错误的。这意味着乙的后半句“甲第四”正确。

您看看,由假设推出了“甲第一和甲第四都正确”的矛盾!

所以,假设“甲的前半句正确”是错的。

这意味着甲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乙第二”是正确结论。

那自然,乙的前半句“我第一”错误,所以乙的后半句“甲第四”正确。

既然“甲第四”正确,那么丙的后半句“乙第四”是错误的。这表明丙的前半句“我第一”正确。

至此,已推正确结论有:丙第一,乙第二,甲第四。

自然,最终答案,丁只能第三。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高中教务主任,常年兼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考数学命题组成员。

专注教育领域,持续发布小升初、中考、高考压轴大题的多角度原创详细权威解析,力求篇篇经典。不卖课、不带货、不卖资料,干干净净免费传播知识。

发文涉及科目主要有中考、高考数学,物理,也有英语,化学,作文。

到了初中、高中,俺依然是您的良师益友。

期待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分享。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来源:精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