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数字经济的浪潮拍打现实世界的堤岸,当日新月异的技术深刻重塑你我生活图景,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扑面而来。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我们会发现一幅动人的画卷:一边是政策精准滴灌、搭建舞台的“筑巢引凤”,一边是青年奋楫
当数字经济的浪潮拍打现实世界的堤岸,当日新月异的技术深刻重塑你我生活图景,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扑面而来。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我们会发现一幅动人的画卷:一边是政策精准滴灌、搭建舞台的“筑巢引凤”,一边是青年奋楫争先、敢闯敢试的“乘风破浪”。这场政府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正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数字经济为青年打开了凭知识创意“换道超车”的新舞台,却也留下初创资金、技术转化、新就业保障等“成长烦恼”。青春的激情需要保护的铠甲,创新的火花需要点燃的薪柴。如何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如何构建一套覆盖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时代抛给我们的新问卷。
回应时代的呼唤,需要制度的智慧与温度。江苏省深谙“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的道理,以一系列前瞻性、系统性的政策布局,致力于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的“理想城”。
这份应答,体现在顶层的战略规划上。江苏坚定不移地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产业链,为无数青年才俊指明了清晰的赛道。无论是在苏州工业园区眺望智能制造的未来,在无锡物联网小镇感知万物互联的脉搏,还是在南京软件谷酝酿下一代“杀手级”应用,政策的蓝图都与青年的梦想同频共振。
这份应答,更体现在细腻的服务生态中。从“秒批”的商事登记、普惠的创业贷款到一站式的孵化平台;从“i创杯”等大赛的以赛代选到创业导师团的悉心指点;从探索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到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与合规利用……江苏正努力构建一个“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生态系统。这些政策非大水漫灌,而是力求精准滴灌,旨在为青年扫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挥洒才华。
在政策阳光的沐浴下,江苏青年以惊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回报以满园硕果,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苏”式精彩。
他们是技术攻坚的“尖兵连”。在各地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中流砥柱,在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啃最硬的骨头,争当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先锋,默默提升着江苏产业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他们是数字经济的“弄潮儿”。从常州新能源之都的流水线到南通海上风电的巨轮旁,无数青年工程师用代码和机械臂赋能传统制造,推动“智改数转”。在跨境电商、数字文创、智慧农业等新领域,青年主播、设计师、工程师们灵活运用数字平台,将江苏制造、江苏文化卖向全球,玩出了新名堂。
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借助一根网线、一方屏幕,青年们让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等地理标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用无人机播种施肥,用大数据分析市场,用直播镜头展示乡村之美,正在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面朝黄土背朝天”,为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注入崭新的活力。
他们是文化创新的“传承者”。用VR技术让千年运河“流动”起来,用国潮设计让云锦、紫砂焕发新生,用动漫游戏讲述江苏故事……这群年轻人正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让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江苏现代化进程中最动人的底色。
江苏的政策赋能与青年的创新奋斗,绝非简单的单向给予,而是一场深刻的相互成就、融合共进的“双向奔赴”。政府的制度供给,为青春梦想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沃土和抵御风雨的庇护;青年的蓬勃活力与丰硕成果,则成为政策最优最生动的实践注脚,为制度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最前沿的反馈和依据。
这种良性互动,生动诠释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它清晰地表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既需要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搭建一流的舞台,更需要每一个奋斗者,特别是最具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上台唱戏,成为主角。当制度的理性与人的感性创造性紧密结合,便能产生驱动社会前行的磅礴伟力。(苏州城市学院 祝仁涛)
编辑:小尹
来源: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