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争议!国安遭争议判罚,禁区踩踏外籍主裁出黄牌2-3冤屈告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21:20 1

摘要:昨晚国安主场这场球可真憋屈!争冠关键战碰上这么个争议判罚,海港球员禁区里那脚结结实实踩在小腿上,慢镜回放看得人心惊肉跳。结果澳大利亚主裁居然只给黄牌!VAR全程装瞎,生生把一场好球吹成了冤案。洋哨执法就这水平?国安2-3输得真叫一个冤!

昨晚国安主场这场球可真憋屈!争冠关键战碰上这么个争议判罚,海港球员禁区里那脚结结实实踩在小腿上,慢镜回放看得人心惊肉跳。结果澳大利亚主裁居然只给黄牌!VAR全程装瞎,生生把一场好球吹成了冤案。洋哨执法就这水平?国安2-3输得真叫一个冤!

上半场补时阶段,国安球员法比奥在对方禁区内准备打门时突然倒地。 慢镜头回放清晰显示,上海海港球员王燊超从背后直接踩踏在法比奥的大腿和小腿部位。 这是一个足以危及球员安全的危险动作。

令人惊讶的是,主裁判亚历山大-金在通过VAR确认后,仅仅判罚了点球并向王燊超出示黄牌警告。 按照国际足联规则,这种从身后使用鞋钉部位踩踏对方腿部的行为,应被视为严重犯规并直接出示红牌罚令出场。

央视解说员在直播中直言不讳地表示王燊超“逃过一劫”。 国内球迷更是群情激愤,社交媒体上瞬间刷屏:“百分百红牌”、“这动作不放铲都是危险动作”、“直接踏小腿,跟点球无关,这个动作放在禁区外不值一张红牌? ”。

这已经不是本赛季中超第一次出现重大判罚争议。 事实上,裁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超联赛的老大难问题。

2025赛季刚开打两轮,“裁判争议”就冲上热搜。 首轮申花对长春亚泰的比赛中,蒋圣龙一脚踩中对方门将小腿,主裁判李海新看完VAR回放后只给了黄牌。 这一漏判红牌的行为赛后被足协裁判评议组认定为严重误判,李海新也因此被停哨三场。

类似的情况在中超赛场上屡见不鲜,在上海申花与河南队的比赛中,主裁判艾堃先是判罚任意球,随后竟改判点球,VAR全程沉默。 慢镜头清晰显示犯规位置在禁区外,但改判已成定局,河南队借此扳平比分。 记者裴力直接批评:“这判罚太牵强! 阿奇姆彭背身拿球倒在禁区外,哪来的明显得分机会?

VAR技术本应成为减少误判的利器,但在中超却常常沦为“薛定谔的猫”。 有时VAR过度干预比赛,有时又该介入时不介入,这种不确定性让球员和教练无所适从。

中超裁判的判罚尺度不统一问题尤为突出,一位裁判专家早在2020年就指出:“国际足联允许合理身体接触,但中超裁判把正常对抗吹成犯规,反过来明显犯规又不敢吹”。 五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在上海申花与浙江队的比赛中,艾迪被指“冲人不冲球”的犯规动作未吃牌,特谢拉在反击中拉拽对手10秒同样逃过黄牌。 球迷评论区被“愤怒表情”刷屏,有人留言:“这裁判是带任务来的? ”

这种尺度差异让球员无法适从,北京国安与河南队的对决中,张稀哲踩踏对手被红牌罚下。 球迷的怒火并非针对这次判罚本身,而是质问:“如果每场都这么严,我们认! 但为什么申花的蒋圣龙能逃过红牌? ”

裁判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规则理解和把握的不一致,中国足协近年来尝试通过公开裁判评议结果来进行改革,但效果有限。 2023赛季前二十轮数据显示,重大错漏判数量同比激增40%,平均每场出现2.3次争议判罚。

某些裁判的误判甚至呈现出诡异的“方向一致性”,超过60%的争议判罚最终指向特定俱乐部。 这不仅让人怀疑裁判的业务水平,更让人质疑其职业道德。

足协针对错漏判裁判的内部停哨处罚似乎也收效甚微。 成都蓉城因周定洋冤案输球后,足协虽承认错误,但积分榜损失已成定局。 俱乐部官员直言:“裁判停哨几场了事,我们丢的可是真金白银的联赛积分! ”

本赛季中超已出现4次裁判评议组推翻当值主裁决定的案例,其中3次涉及禁区内的关键判罚。 这种“打补丁式”纠错引发俱乐部强烈不满。

球迷们开始制作“同动作不同判罚”的对比集锦,某体育论坛热评获赞5万+:“裁判的执法手册里,红黄牌怕是按星座轮换发的? ”当争议判罚成为联赛“月更话题”,职业联盟所谓的“统一判罚尺度”承诺,正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甚至出现了需要国际足联介入判罚争议的尴尬局面,在山东泰山与上海申花的比赛中,马纳法的手球判罚争议最终被提交至国际足联裁决,这表明中超裁判体系的公信力已受到严重质疑。

本土裁判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争议不断累积,仅仅强调“培养需要时间”已经无法平息众怒。 一位二十年老球迷的吐槽引发共鸣:“现在看球得备两份心跳,一份给球队,一份等裁判‘惊喜’”。

中超联赛的质量提升离不开裁判水平的整体提高,当裁判一次又一次成为比赛主角,足球本身反而成了配角,这无疑是对职业联赛的最大伤害。

来源:Turbo体娱狂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