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飞逝,转眼间农历三月已经进了下旬,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一。这一天在城市里或许平凡无奇,但对农村的长辈们而言,却意义非凡。为什么呢?
时光飞逝,转眼间农历三月已经进了下旬,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一。这一天在城市里或许平凡无奇,但对农村的长辈们而言,却意义非凡。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老话说起:“三月怕廿一”。那么,到底怕什么呢?
今年的三月二十一与往年相比特别不同,不仅是因为它恰逢“除日”,也是因为天气情况异于寻常。所谓“除日”,是古人用来标记十二建除日的一个日子,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在三月,这个日子与辰和巳相联系,被称为“辰月巳日”。
三月廿一这一天,气象台也预测全国范围内将有较为显著的天气变化。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比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将迎来大规模降雨,甚至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会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对于老一辈农民来说,“三月怕廿一”不只是随口说说,而是积累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究竟怕什么呢?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怕天晴
三月二十一如果是晴天,农民们的心就悬起来了。有句老话说得好:“三月二十一晴,地主饿的心里慌”。意思是一旦这一天晴天,那整年的收成不太乐观,甚至连地主都要担忧粮食不够。
其实这是因为谷雨前后正值春耕时期,需要足量的降雨滋润土地。如果此时不下雨,土地干燥,种子难以发芽,影响来年的作物生长。
反之,“三月二十一一场雨,米面家家不用愁”,这一天如果下雨,对接下来的播种和田地墒情都很有利。
二、怕北风
进入三月廿一,气温逐渐回升,但是一阵北风可能会打乱这温暖的节奏。特别是果树开花的时期,如果刮北风,气温骤降,容易导致花朵被吹落或者被冻死,从而影响果实的结出。老话也有云:“三月廿一刮大风,十家会有九家穷”,说明了对庄稼的不利影响。
这些乡土谚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是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这些天气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不过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预先了解到天气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指导,更加科学规划农事活动。
三月廿一的老话提醒我们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节点。这些谚语不仅是农民智慧的结晶,更值得我们在现代农业中借鉴。
虽然今天的农耕环境已大为改善,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依旧重要。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的结合下,我们依旧能寻找到最适宜的农时,确保丰收。
古话说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但农民朋友们可不仅仅是贪图一时的享乐,他们更在意未来的收成。希望今年的三月廿一能带来甘霖,带来一个丰收年。
来源:菩提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