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不姓苏不姓妲,名不叫妲不叫己丨先秦男女的姓氏和名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21:31 1

摘要:妲己这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网络上你说妲己娘娘,别人提一句“苏妲己”,十有八九没什么争议。可如果你直言“妲己不姓苏,姓己”,评论区就可能出现一堆质问——不就是瞎抬杠?可抬着抬着,居然有道理。有些问题,真说来让人一头雾水,非要搅得明明白白才觉得过瘾!

妲己这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网络上你说妲己娘娘,别人提一句“苏妲己”,十有八九没什么争议。可如果你直言“妲己不姓苏,姓己”,评论区就可能出现一堆质问——不就是瞎抬杠?可抬着抬着,居然有道理。有些问题,真说来让人一头雾水,非要搅得明明白白才觉得过瘾!

别说现代人分不清楚,先秦时期,自家姓谁、名什么、氏归哪里的人,不带笔记本还真容易糊涂。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四大妖姬,所有标签都扣了个“姓”头上?其实她们的名字和姓,这么说吧,压根不按我们今天理解的模式来排。什么叫姓,什么叫氏?不是一句“贵姓”就能糊弄过去的事。

得先说说这个姓。远古时候,姓就是族号,是谁家的、哪片地的人,最关乎的还是血缘,往上推都是传承和图腾的影子。姓带着部落标签,就像动物的独家标记,只有自家人能用。更逗的,古时同姓不能通婚,也不是啥婚姻自主,纯为了避开近亲的麻烦。姓这东西,并不分谁高谁低,最初能有姓的人,数量实在不多。这么一想,现在面对“你贵姓”的问题,古人估计会笑掉牙。

氏就不一样了。氏是标身份的利器,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分了封地、受了官职的大贵族才有资格。氏挂头上,那是荣耀,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往脸上贴。封了哪个地盘、享受了官职,你就用那个氏。比如姬姓的商鞅,因封于商地,被叫做“商鞅”而非“姬鞅”。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人地位不一般。再看周武王的孙子,一个被封晋地成了“晋氏”,一个跑去解邑成了“解氏”,兄弟俩同姓不同氏。发展到后来,家族枝繁叶茂,不同的氏遍地开花。

氏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男子用得顺溜,可女子……天生就没这待遇。女子从来用的是姓,不谈氏。这就怪不得,贵妇们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娘家、老公的地位全熔到称呼里,反正不能落下尊卑规矩。有时候叫夫君的氏加自家姓,有时则老老实实叫排行加姓。孟姜女其实叫“姜家最大姑娘”,要不是后人添了个“女”字,估计也没人认得。

名字是随出生来的,大部分像乳名。什么大牛、二狗、小石,听着亲热,都是长辈叫的,外人一律得规矩点。可女子,没名,用着熟悉的“大丫”、“二妞”。贵族女子呢,有个文雅得多的叫法,譬如妲己、褒姒。说白了,就是编号,有点像古老的身份证。时代早了讲究少,混在后宫无人理,名都省了。

见得多了才发现,男子成年要取字,这玩意儿别小看。孙权有兄弟几人,老大伯符,仲谋、叔弼、季佐排下去,伯仲叔季,谁大、谁次明摆着。取了字,外人就不得直呼名字,否则还真是想打人。女子也有“字”,等到及笄年纪才取,为的是提醒自己要贤良、端庄、能做妇人。只有贵妇,才多得起“字”。问题是,这么复杂,外人也认不清谁是谁,只得另找窍门。

古人取名,无惊无喜。男子玩的是氏名分明,女子就淳朴许多,按排行、按娘家国名、加夫家国名,这些组合出来,比现在还让人摸不着头脑。褒姒这个名字,实际就是“褒国的姒姓女子”,至于“姒”是不是她的本姓?不太有人追究,大家约定俗成而已。真要较真,历史记载没写明白,今天谁也说不准。

极有意思的地方,是女子出了名,宫里宫外通传名讳,成了八卦。她们的名头怎么排?父亲、夫婿、自己,哪一个都不能省。像怀嬴,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文公,这名头换得比衣服还快。啥叫“文嬴”?晋文公的老伴,这一下历史才记得住。女性的称呼随身份、婚姻不停转,底层逻辑还是男人说了算。反正哪个名字后缀着娘家的“姓”,好辨认血脉。

古代女子直到秦汉,才算真有“姓氏合一”的现象,之前全讲究姓是姓、氏是氏,谁也不随便混用。明白这一点,再去看“苏妲己”这三个字——“苏”对应的其实是母国有苏,“妲”是她自己的字,“己”才是本姓。也就是说,苏妲己的全称,历史上没谁真这样叫她,后人在小说、戏文里一拍脑袋加的。妲己的“名”,在当时眼里,或许根本不是个“名”,反正那些尊贵夫人都没有什么名。

翻过头,又看看“芈月”,现在喊得响亮,古人一听得摇头。芈本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楚国贵女从来不是“芈月”,说“月芈”还有点靠谱。和现代习惯完全倒着走。只要理解,先秦称呼里,女子的姓总在最后,不管中间怎么变化,始终不能挪到前头。

往事多如牛毛,规则却乱糟糟。女贵族们的命名各种套路,什么夫君国名加姓,什么排行加姓、国名加字,全是拼身份布局。真要掰开揉碎,每一位著名女子的真实称呼其实相当复杂。不管是多少前缀,姓总是最后地标。一开始讲女子自取父姓,也有人说先秦女子随母,不同学者说法不一。究竟哪个对?没人敢拍胸脯。

说“妲己娘娘”的人,在今天看来好像满分正确。可要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谁敢站出来拍着桌子讲妲己姓苏?自己也许早就被逗乐了,身边人一片哄笑。可惜,今天书本、影视都习惯了“苏妲己”的叫法。明明是后人强套进的模式,那会儿的人,恐怕都堪堪听懂——“苏”是什么?

说到底,女子的姓、名、氏、字,本就没法全用现代思维去丈量,套不上。妲己之名,或许根本就只是一个编号。她是有苏氏部落、有苏国的人,按理应该叫“有苏己”,可没人那么念。妲己的“妲”是“字”,先加字再加姓,满是贵族格调。可“妲己”是不是自带一股柔媚?似乎也有点道理,不过没人能确定,是不是周人瞎编出来的标签。

有人严谨挖补历史,有人随意附会,就是没有统一标准。妲己本人听到“苏妲己”,大概也会发笑,说一句:你们后世人,真会胡闹。如果硬要评断妲己姓什么,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角度。反正随母姓的说法并非定论,氏到底是不是都是男权的符号,也难一言蔽之。

总之,古代女子的称呼,任凭男人怎么定义,历史偶有清零。妲己,宋人、明人、网络热搜,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缝缝补补,结果——名字到底哪个才算对?无法统一。今天讨论妲己姓氏,早已变成一场调侃。苏妲己也好、妲己也罢,只要别当真就没啥问题。

妲己到底姓什么,这个答案,没人能说死。哪怕今天还有人愿意较真,大多数也只是图一乐。

每个时代的人,会赋予同一历史人物不同的意义。这种难讲透的细节、惯用说法,难免乱得很。追根溯源也好,留点错落也罢,反正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们讲的时候,总爱加点自己的颜色。

来源:咸阳王唠嗑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