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问新东方往哪走?孟浩然的“迷津”,是每个人的深夜拷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20:09 1

摘要:江水茫茫,暮色沉沉,千年前的孟浩然站在长江边,望着天际孤帆,不知归途在何方。

俞敏洪曾问新东方往哪走?孟浩然的“迷津”,是每个人的深夜拷问

周忠应

“平海夕漫漫”。

江水茫茫,暮色沉沉,千年前的孟浩然站在长江边,望着天际孤帆,不知归途在何方。

今天,我们坐在写字楼格子间、高铁站候车厅、异乡出租屋的飘窗前,刷着朋友圈,看着别人回家过国庆,心里也常浮起一句:“我,到底要去哪儿?”

一千三百年前,唐代诗人孟浩然写下《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落叶纷飞,大雁南归,北风刺骨,他站在江南的江畔,心却早已飞回襄阳的襄水湾。

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思乡诗,而是一曲穿越时空的“现代人精神困境交响曲”。

一、“早寒”不是天气,是内心的提前降温

“早寒江上寒”,注意这个“早”字。

不是深冬,而是初秋已觉寒意。就像今天的我们,还没到真正崩溃的那一刻,心就已经冷了。

一个90后程序员,在上海陆家嘴加班到凌晨两点,走出大厦时,一阵风吹过,他突然觉得“整个人都空了”。他说:“我不是怕加班,我是怕这种生活没有尽头。”

这不就是“早寒”吗?

时代的节奏太快,竞争太激烈,焦虑像北风一样提前袭来。

我们还没老,心先倦了;还没失败, Already feel lost。

就像最近爆火的综艺《再见爱人4》里,黄圣依坦言:“我像一个提线木偶,演着别人期待的人生。

她拥有财富、名气、家庭,却在镜头前流露出一种深切的“存在性迷茫”:

我是谁?我要什么?

孟浩然当年不也如此?他是隐士,却又想入仕;想归家,又不甘心。他在“隐”与“仕”之间反复拉扯,正如今天的我们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反复横跳。

真正的寒,从来不是来自外界,而是理想被现实一点点冻住的过程。

二、“遥隔楚云端”:故乡在导航里只有3小时车程,心却回不去了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的家并不遥远,但从心理距离上看,已是“云端之上”,可望不可即。

今天呢?

高铁三小时到老家,机票两小时落地故乡。但我们真的“回得去”吗?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女孩告诉我:“每次春节回家,爸妈问我工资、催婚、问买房进度。我笑着说‘快了快了’,可我知道,我在深圳租的房子月租六千,工资一万八,存不下钱,也不敢辞职。”

她父母眼中的“出息”,和她内心的疲惫,隔着一道“楚云端”。

更讽刺的是,当我们终于回到家乡,却发现:

小时候的巷子拆了;

发小结婚生子,聊不到一块;

父母关心的永远是“什么时候找对象”;

而你满脑子是KPI、OKR、项目deadline。

故乡成了最熟悉的陌生地。

这让我想起胡歌。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拍戏二十年,走遍全国,但最怕过年回家。不是不想,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的期待。他们总觉得我能改变家族命运,可我只是个演员。”

你看,连胡歌都有“遥隔楚云端”的痛。

我们拼命奔跑,以为能挣脱原生土壤的束缚,结果发现:

跑得越远,根扎得越深;离得越久,思念越锋利。

三、“乡泪客中尽”: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音的

“乡泪客中尽”,思乡的眼泪,早已在漂泊的路上流干了。

今天的“客中”,是北上广深的出租屋,是海外求学的公寓,是创业失败后不敢告诉家人的沉默夜晚。

我们不再轻易流泪,不是不痛,而是学会了“静音模式”。

热搜上,“年轻人为何不敢回家”阅读量破10亿。

评论区全是真实故事:

“年终奖没拿到,不敢见亲戚。”

“失业三个月,骗家里还在上班。”

“离婚了,怕爸妈伤心,一个人过年。”

这些,不就是“乡泪客中尽”吗?

眼泪不是没流,而是流在洗澡时的花洒下,流在深夜改简历的台灯前,流在看到孩子视频喊“爸爸我想你”却不能回去的那一刻。

就像毛不易在《消愁》里唱的:“杯中酒,不肯下喉,你说人生何其难,我说人生何其短。”

现代人的乡愁,不再是地理距离,而是情感断层。

我们和家人之间,隔着一部手机,却隔着整个时代。

四、“迷津欲有问”:人生渡口,谁来指路?

最震撼的,是最后两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孟浩然借用《论语》的典故:孔子周游列国,迷路了让子路去问渡口,结果遇到两位隐士,反问他:“天下皆浊,你何必奔波?”

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的处境吗?

想辞职创业,朋友说:“稳定多好,别折腾。”

想回老家发展,父母说:“大城市才有前途。”

想结婚,社会说“婚姻是围城”;想单身,又被说“不负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人生的“迷津”前,四顾茫然。

最近,俞敏洪在直播中感慨:“我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自己:新东方到底要往哪走?”

这位曾经的教育巨头,如今转型直播带货,依然在寻找“渡口”。

还有张朝阳,从互联网大佬到每日晨跑、讲物理课,他说:“我不想再被定义为‘成功人士’,我想找回生活的节奏。”

他们尚且如此,普通人呢?

我们被“成功学”绑架太久:

25岁要买车,30岁要买房,35岁要财务自由……

可没人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这样活,也没关系。

孟浩然的伟大,正在于他敢于承认“迷津”。

他不说“我已找到答案”,而是坦白:“我不知道。”

这份诚实,比任何鸡汤都珍贵。

五、“平海夕漫漫”:在不确定中,学会与迷茫共处

“平海夕漫漫”——江水平阔,暮色苍茫,无边无际。

这画面,像不像我们刷手机到深夜的状态?

朋友圈灯火通明,微博热搜翻了一遍又一遍,抖音滑到手指发酸……

我们不是在娱乐,是在逃避“平海夕漫漫”的寂静。

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觉醒时刻。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神话。”

孟浩然的“神话”,不是当官,也不是归隐,而是在漂泊中直面自己的矛盾。

今天的我们,也需要一场“反向修行”:

不再追求“立刻上岸”,而是学会在风浪中游泳;

不再迷信“标准答案”,而是尊重自己的节奏;

不再害怕“回不去”,因为真正的归途,是内心的安宁。

人生没有固定的“津渡”,所谓成熟,就是接受“漫漫”本身就是旅程的一部分。

孟浩然说:“孤帆天际看。”

那艘孤帆,是他对归乡的渴望,也是他对自由的想象。

今天,我们的“孤帆”是什么?

也许是辞职信,也许是返乡创业的计划书,也许只是一张退掉的机票,选择留下陪伴父母。

无论形式如何,那都是我们心中不灭的微光。

所以,当你在某个加班的夜晚,感到“北风江上寒”;

当你在春节前夕,犹豫要不要买票回家;

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该左转还是右转——

不妨读一读这首诗。

它不会给你答案,但它会告诉你:

迷茫,是清醒的开始;

思乡,是爱的延续;

而“平海夕漫漫”的苍茫,正是生命最真实的底色。

千年前,孟浩然独立江畔,不知归途。

千年后的我们,也在各自的“江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渡口。

但请相信:

只要心有所向,风浪再大,也不算流浪。

“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是要找到并成为自己。”

这,才是孟浩然留给现代人最深刻的诠释。

来源:大栗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