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做游戏这件事,一直没太“服众”。有人说它不够专业,有人说它没社交基因,还有人觉得它这些年折腾来折腾去,也就靠《三国志・战略版》撑了撑门面。
阿里做游戏这件事,一直没太“服众”。有人说它不够专业,有人说它没社交基因,还有人觉得它这些年折腾来折腾去,也就靠《三国志・战略版》撑了撑门面。
但最近,阿里又动了,动作不小。
8月,北京阿里旗下的虎鲸文娱悄悄上线了一个名叫“熠点互动”的新品牌,主打小游戏。这个时间点离灵犀互娱从虎鲸文娱独立运营还不到一个月。
一个做中重度游戏,一个做轻量级小游戏,阿里这是要“两条腿走路”。
但问题来了——小游戏这块蛋糕虽大,腾讯、网易、抖音、微信早就排好座次了。阿里这次新动作,真有机会打破格局吗?
这几年小游戏的变化,谁看都得承认它“长大了”。以前大家觉得小游戏就是“打发时间的小玩意儿”,没啥营收能力。但从2023年起,情况变了。
微信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有70多款游戏日活超过100万,季度流水破千万的超过300款。
这些数字说明一个问题:小游戏已经不只是“边角料”,它能养活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而且大型中重度游戏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动辄上亿的投入、数年开发周期,再加上版号审批紧张,让巨头们也开始看向轻量赛道。
阿里选择这个时候入局,其实不算晚。相比多年前淘宝上线“游戏中心”的试水,这次熠点互动的定位清晰得多:一个结合H5游戏和小程序平台的独立业务,聚焦运营和推广。
它不再是“上几个小游戏凑数”,而是要做游戏与流量、IP、电商的整合平台。
有人说,小游戏能爆,不靠产品本身,而是靠社交链条。微信靠朋友圈和群聊,抖音靠算法推荐。阿里系虽然有流量,但淘宝和天猫是购物场景,天然缺少社交属性。
这确实是阿里的短板,但它也有自己的打法。
阿里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消费闭环”。用户可以在游戏里拿积分、兑换优惠券,完成任务获得折扣,小游戏不再只是娱乐工具,而变成了导流和促销的入口,这一点是腾讯和抖音体系里较难实现的。
最主要的是操盘“熠点互动”的不是新人。2023年8月,公司法人和董事变更为吴倩——她是优酷的首席运营官,也是阿里鱼的总裁。
她曾经操盘《旅行青蛙》的IP衍生运营,1个半月卖出1.2亿元周边,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游戏IP的商业价值。
这次她接手“熠点互动”,主打“轻量+社交+泛娱乐”。不是要用户沉迷,而是希望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能够自然传播、轻松上手。
腾讯靠社交,网易靠内容,抖音靠算法,阿里靠电商闭环。熠点互动不是复刻别人的路径,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切入市场。
不过腾讯和网易多年稳居行业前两名是真正有实力的,一个靠微信生态和强社交,一个靠精品内容和全球化运营,阿里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但从阿里的整体布局看,它并不是非要正面撞击这两座“高山”。灵犀互娱继续做中重度游戏,熠点互动探索轻量化产品,是一个“错位竞争”的策略。
如果能把电商流量转化为游戏用户,把IP价值转化为实体消费,熠点互动就能形成一套独立于社交平台的盈利模式。
阿里这次不是随便做做小游戏,而是用“熠点互动”补上过去几年游戏生态中的一个空白。
是不是能打破腾讯网易的霸主地位,还不好说,但阿里这次给出的答案,已经不是“我也有游戏”,而是“我能用游戏做点不一样的事”。
来源:老徐述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