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是有机蔬菜的种植、脱水和速冻加工,产品大多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官网介绍,其速冻蔬菜的主要客户是全球大型超市和食品公司,而非国内市场。
最近,一段关于西贝莜面村后厨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传播。视频中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兰花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了网友讨论,很多人对“冷冻两年”的食材是否安全提出质疑,也有人开始担心自己在外就餐是否吃到了所谓的“工业食品”。
西贝方面在事情爆发后做出回应,称相关蔬菜来自正规供应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这并没有停止争议,反而让“预制菜”这个本就敏感的话题再次火了起来。
这件事本来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直播中展示自家后厨,希望借此回应外界对预制菜的质疑,没想到却因为一包冷冻西兰花,引来了更猛的讨论。
从西贝公布的供货信息来看,这款备受争议的西兰花,供应商是山东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是有机蔬菜的种植、脱水和速冻加工,产品大多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官网介绍,其速冻蔬菜的主要客户是全球大型超市和食品公司,而非国内市场。
说明这批冷冻西兰花本身并不是低端产品,也不是为了压缩成本而选用的“次品”。相反,它是按照出口标准生产的正规商品,拥有完整的冷链体系和工业速冻能力,能在采摘后1小时内完成加工、速冻、包装,全程温度控制在-30℃以下。
在食品工业中,速冻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保鲜手段。工业级速冻和家庭冷藏并不一样。家庭冰箱冷冻一般在-18℃左右,速冻速度慢、结冰过程长,容易破坏蔬菜细胞结构。而工业速冻则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冻结,锁住水分和营养,实现“保质”与“保鲜”的统一。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产品能出口到对进口食品要求极高的日本和欧洲市场。
其实,西贝的食材来自一批行业头部供应商,并不是“便宜货”。例如,提供羊肉串和鸡肉串的利思客(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锅圈食汇、麦德龙、盒马等多个品牌的供应商。
提供鱼类产品的三都港海洋食品公司是福建宁德大黄鱼龙头企业,提供冷冻鱼和肉制品的浙江浔味堂食品公司也是海底捞、外婆家、自嗨锅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产能大、客户多、出口比例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这样看,西贝使用的食材并不是行业例外,而是行业主流。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和理解与行业内部明显不同。大众普遍将“预制菜”理解为“提前炒好、加热即食”的快餐式产品,认为这是“偷工减料”“不新鲜”。
而在实际操作中,餐饮企业所说的“预处理”,更多是指集中采购、统一净菜、冷链运输、现场加工。这种模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更容易管控食品安全。
冷冻西兰花引起了大量关注,是因为消费者对“新鲜”的认知还停留在“现切现炒”。但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新鲜”早已不等于“刚摘下”。经过快速冷冻的蔬菜,在营养保留和微生物控制上,反而比常温流通的“菜市场蔬菜”更稳定。
山东、甘肃、安徽等多个地区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冷冻蔬菜出口产业群体。以泰安为例,当地企业不仅服务国内商超,更以出口为主。冷冻蔬菜早已不是“替代品”,而是进入海外高端市场的主力产品。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当时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直播回应外界对“预制菜”的质疑。没想到,一次“自证清白”的直播,变成了“自曝其短”的公关危机。
这件事其实不在于冷冻蔬菜本身,而是信息不透明让消费者对“冷冻”“预制”产生了排斥。尽管产品符合标准,但消费者还是难以接受。
来源:老徐述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