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萎缩性胃炎(CAG)作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核心特征是胃黏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还常伴随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已有研究明确,超过 90% 的肠型胃癌由萎缩性胃炎逐步发展而来。因此,科学控制萎缩性胃炎进展,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环节,做好以下 5 点,就能
萎缩性胃炎(CAG)作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核心特征是胃黏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还常伴随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已有研究明确,超过 90% 的肠型胃癌由萎缩性胃炎逐步发展而来。因此,科学控制萎缩性胃炎进展,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环节,做好以下 5 点,就能为胃部健康筑牢 “防护墙”。
01 优先根除幽门螺杆菌,切断致病根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Hp 感染者患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比未感染者高出 6 倍。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已出现的胃黏膜萎缩,更能显著降低后续胃癌的发生概率。
对于确诊萎缩性胃炎且伴有 Hp 感染的患者,务必尽早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规范根除治疗。同时需注意,Hp 主要通过家庭内传播,建议家庭中所有成年感染者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反复。
02 定期做胃镜检查,精准监测病情变化
胃镜检查是监测萎缩性胃炎进展、及时发现早期癌变的 “金标准”。通过胃镜,医生能直观观察胃黏膜状态,清晰识别萎缩范围、肠化生程度,甚至捕捉到早期癌变的细微迹象,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
具体检查频率需根据病情调整: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每 1-3 年复查一次胃镜;若症状明显(如频繁胃痛、胃胀),或已出现肠化生,复查间隔需缩短至每 3-6 个月一次,做到 “早发现、早处理”。
03 补充叶酸 + 调整饮食,用营养守护胃黏膜
叶酸作为关键的维生素 B 族成分,在延缓萎缩性胃炎进展、预防癌变中作用显著。研究证实,合理补充叶酸能降低萎缩性胃炎患者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为胃黏膜修复提供助力。
除了针对性补充叶酸,饮食干预同样重要。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猕猴桃)和全谷物,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与膳食纤维,既能抑制幽门螺杆菌过度繁殖,又能减少体内致癌物质生成;同时坚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豆制品),保持饮食清淡、低盐,少吃或不吃腌制、烧烤、油炸类食物,避免加重胃黏膜负担。
04 规范药物治疗 + 中医药干预,双管齐下护胃
(1)西药对症支持
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缓解胃黏膜刺激)、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能提升胃黏膜愈合质量、增强防御功能)、促胃肠动力药(改善胃排空,减少食物滞留刺激)。部分患者还可在医生评估后,合理使用环氧合酶 - 2(COX-2)抑制剂,辅助降低癌变风险。
(2)中医药辨证调理
中医药在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独具优势,可根据患者证型(如之前提到的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通过中药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一贯煎、失笑散)改善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此外,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中医适宜技术,也能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辅助缓解炎症、增强胃肠动力,为病情恢复助力。
05 管理心理压力 +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诱因干扰
长期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会成为萎缩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 “推手”。研究发现,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加重胃黏膜炎症反应,而吸烟、饮酒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显著增加癌变风险。
因此,患者需主动规避吸烟、饮酒等恶习,通过听音乐、运动、与人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也很重要 —— 规律锻炼能改善胃肠道微循环,减少慢性炎症堆积,进一步降低胃癌发生概率。
做好这 5 点,就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断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的进程。但很多患者在实际执行中,常会遇到困惑:比如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补充叶酸、补充多少剂量,不确定胃镜复查的具体时间是否需要调整,或是尝试中医药调理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证型与方案。如果你也正被这些问题困扰,想获得个性化的病情评估、精准的治疗建议,不妨及时找我看诊。我会结合你的检查报告、症状表现与体质特点,为你制定专属的诊疗与养护计划,帮你更稳妥地掌控病情,远离胃癌风险。
来源:中医脾胃冯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