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与此同时,它也深陷“智商税”的争议,有人直言其营养价值甚至比不上一颗普通鸡蛋,这款充满争议的珍品,正是燕窝。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它曾是专供皇室的珍稀贡品,如今既是贵妇圈追捧的养颜佳品,也成了不少男性青睐的滋补选择。
要知道,它曾被炒到十万元一小瓶的高价,数百年间市场规模飙升至 623 亿,利润率更是惊人地突破 900%。
可与此同时,它也深陷“智商税”的争议,有人直言其营养价值甚至比不上一颗普通鸡蛋,这款充满争议的珍品,正是燕窝。
短短数十年里,燕窝究竟如何走出宫廷传说的光环,摇身变成年销量数百亿的网红爆款?在这个过程中,燕窝行业又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革?
其实燕窝的本质,就是燕子搭建的巢穴,市面上绝大多数燕窝都来自金丝燕。
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金丝燕的繁殖季节,为了产卵和哺育幼鸟,它们会用自己的唾液作为主要黏合剂,再混合羽毛、细小的树枝与叶片等材料,精心搭建出网状结构的巢穴。
一对金丝燕夫妻需要耗费30到45天的时间,日复一日地分泌唾液、构筑巢穴,整个筑巢过程耗时又费力,单从这份付出来看,确实颇为不易。
中国人食用燕窝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明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当年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时,途中遭遇猛烈风暴,不得不紧急停靠在马来群岛的一座荒岛上。
彼时船员们早已饿得不行,四处搜寻可果腹的食物,偶然间发现了岩壁上燕子的巢穴,便取下煮食充饥。
连续吃了几日,众人竟都气色红润、精神饱满,郑和察觉到这巢穴绝对不是什么寻常之物,待船队返程后,便将其献给了明成祖,自此,燕窝正式成为专供皇室享用的御用补品。
时光流转至清朝,燕窝的地位愈发尊崇,乾隆皇帝常以空腹食用冰糖燕窝粥的方式调养身体,慈禧太后的日常膳食中,燕窝更是不可或缺的珍品。
即便在文学作品里,燕窝也有着特殊戏份,《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关系的缓和,便与燕窝有着密切关联。
既有历代名人的喜爱为其增添光环,加之燕窝本身产量稀少,它自然与“奢华”二字深度绑定,在当时,普通百姓根本无福消受。
可燕窝后来怎么就从高不可攀的宫廷好东西,变成一年能卖几百亿的网红爆款了呢?这里得说说一个关键人物 —— 黄健。
他本来是福建的一名高中老师,上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辞了职去新加坡打工。
在新加坡,他发现当地有钱人情有独钟爱吃燕窝,街上到处都是卖燕窝的店,可那时候国内燕窝产量少,也没什么有名的牌子,老百姓想买燕窝,都没太靠谱的渠道。
当时中国经济正好在快速发展,黄健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定回国创业。
1997 年,他回到厦门,从东南亚进口燕窝干货,把自己家的房子改成了加工车间,又在华联商厦租了个两米长的柜台,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始卖燕窝。
他走的是高端奢侈品路线,还在现场展示人工挑燕窝毛的过程,专门针对有钱人群体,没过多久生意就火了。
到了 2002 年,光是上海的代理商,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千万元,黄健的品牌也成了燕窝行业最早的领头者。
也正是在这一年,这个品牌改名叫燕之屋,开始大规模扩大经营规模。
2011年,燕之屋已经在全国开了 400 多家门店,年销售额也突破了十亿元。
当时黄健正意气风发,筹备着品牌上市的事儿,可一场突如其来的 “血燕事件”,让所有计划都戛然而止。
那到底啥是血燕呢?其实燕子筑巢的地方不一样,巢的种类也有区别。
要是燕子把巢筑在山洞里,而不是人工搭建的楼房上,这种燕窝就叫洞燕。
因为山洞里含有不少矿物质,有些洞燕在这些物质的影响下,颜色会慢慢变成红色,这就是咱们说的血燕。
血燕的产量特别少,价格自然也高得离谱,还有人故意编造谣言,说血燕是雨燕耗尽心血筑成的,借着这个说法疯狂抬高价格,最贵的时候一小瓶能炒到 10 万元。
一边是市场需求特别火爆,一边是真血燕供应少得可怜,不少人就动了歪心思,开始造假。
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把普通燕窝染成红色就行,染色、熏蒸这些手段都用上了。
2011年,北京的霍女士在燕之屋买了特级血燕,可吃了之后没多久,就出现了发烧、头痛、恶心的症状。
后来去检测才发现,这所谓的血燕里,亚硝酸盐含量居然超标了 33 倍,根本就是有毒的燕窝。
之后浙江工商局对市场上的血燕做了抽检,结果让人震惊,市面上的血燕不合格率竟然是百分之百!
有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甚至超标 300 多倍,燕之屋的血燕产品也没能例外。
“血燕事件” 一曝光,整个燕窝行业直接垮了,2011 年的时候,全行业销售额还有 65 亿,可仅仅过了一年,就暴跌到 22 亿。
燕之屋也受了重创,全国几百家门店陆续关停,到最后只剩下 100 多家还在勉强支撑。
不过,危机有时候也藏着转机,2012 年到 2013 年,国家加强了对燕窝行业的监管,要求进口燕窝的企业必须注册备案,还要通过检验。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还推出了燕窝溯源码,整个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变得更有序、更规范,这也为后来燕窝再次火爆铺了路。
从 2014 年到 2023 年这十年间,咱们国家进口的溯源燕窝数量,从最初的 3.09 吨涨到了 557.1 吨,算下来足足翻了 180 倍,这个增长幅度特别夸张。
这里得跟大家说清楚,咱们国内的燕窝,大部分都是靠进口来的。
那些带着溯源码的燕窝,才是经过正规渠道进来的正品,主要是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进口的。
而没有溯源码的燕窝,来源就比较乱了,有可能是之前剩下的老库存,也可能是国内少量生产的,甚至还夹杂着走私进来的货,或者干脆就是造假的假货。
再看看燕窝的市场规模,2014 年的时候整个市场才 65 亿,可到了 2023 年,直接飙升到了 623 亿。
要是算年均复合增长率,能达到 29.4%,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燕窝能火到现在这个地步,各大品牌的推动可少不了,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搞产品创新,让燕窝的吃法更多样,吃起来也更方便、不用等。
以前的燕窝大多是干货,想吃的话得先泡发,泡好还得慢慢炖,整个过程特别费事儿。
而燕之屋在 2012 年就先迈出了一步,推出了即食燕窝,这种燕窝是独立包装的,打开就能直接吃。
保质期也比干燕窝长,不管是在家、在外面玩,还是在办公室上班,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吃,特别省心。
近几年,小仙炖这个品牌也很火,主打冷链运输的鲜炖燕窝,保质期比较短,2020 年双十一,小仙炖一下子就卖了 4.56 亿元。
另一方面是营销和渠道发力,直播带货、网红种草、明星代言、节日礼品营销,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燕之屋请了王一博代言,小仙炖签了王俊凯,一下子打破了燕窝 “贵妇专属” 的标签,很多年轻人都跟着下单。
短短几年,燕窝就从高冷的线下专卖品,变成了线上化、年轻化的网红爆品。
2023 年,燕之屋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燕窝行业的第一股。
如今,消费燕窝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不少从前对保健品毫无兴趣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了吃燕窝的行列,在身边,怀孕的朋友里,选择食用燕窝滋补身体的也大有人在。
不过,在燕窝风光无限的背后,争议也在不断涌现,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
其一,价格与含量的矛盾饱受诟病,这一问题在即食燕窝和鲜炖燕窝品类上尤为突出。
就拿某款畅销的即食碗燕礼盒来讲,其规格为 1380 克,内含 10 碗,售价高达 3780 元,平均每碗要 378 元。
然而,经查看产品说明,里面的干燕窝含量仅大于或等于 5 克,占比大概只有 3.6%,而其余 93.4% 的成分基本都是纯净水和冰糖。
价格贵,燕窝含量却如此之低,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仅凭口感辨别品质差异,这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市场上假货泛滥。
2020 年,某网红在直播带货时售卖的即食燕窝,经检测,其唾液酸含量仅为 74 毫克每公斤,换算下来占比每公斤只有 0.0074%,与特级燕窝要求的 10% 唾液酸标准相差甚远。
说白了,这款产品几乎等同于糖水,最多只能算作带有燕窝风味的饮品。
打假人王海爆料,有近 20 名明星和主播都曾推广过类似的低质假燕窝,这类产品成本仅 4 元,却能以 40 元的价格售出,利润率高达 900%,堪称暴利。
其二,燕窝的营养价值饱受质疑,甚至被指为 “智商税”,从营养成分来看,燕窝主要含有蛋白质、唾液酸以及少量氨基酸。
研究表明,食用 10 克价格不菲的燕窝,所获取的蛋白质仅在 3 到 5 克之间,而一个普通鸡蛋就能轻松提供 6 克蛋白质。
至于唾液酸,人体自身肝脏就具备合成能力,并且在常见的牛奶、鸡蛋中也含有这种物质。
网络上,有人声称燕窝具有润肺、改善皮肤状态的功效,但也有大量消费者反馈,长期食用并未见到明显效果。
在孕妇群体中,燕窝颇为流行,不少人认为孕期吃燕窝能让胎儿皮肤白皙,可事实上,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科学证实。
如此看来,燕窝并非具有什么神奇功效,若说作用,可能也就和普通食物一样,多吃能让人有饱腹感罢了 。
既然围绕燕窝的争议这么大,那它为啥还能一直火,市场规模甚至能做到几百亿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 —— 营销。
燕窝行业里的头部公司,大多都是把钱重点花在营销上,在研发上投入却很少。
拿燕之屋来说,2024 年它花在研发上的费用,只占总营收的 2.8%,这跟 66.23% 的销售费用比起来,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有做燕窝创业的人说,自己一年投在广告上的钱就有六七亿,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方面关于燕窝的各种质疑声没断过,另一方面大家消费也更理性、更看重性价比,品牌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压力特别大。
从燕之屋 2024 年的财报就能看出来,它的营收只小幅增长了 4.37%,达到 20.5 亿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了 24.18%,跌到 1.6 亿元。
这还是近五年来第一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的情况,连股价都比之前的最高位跌了一半。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机会,各大品牌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比如推出价格更亲民的产品,或者开发新的燕窝品类。
以前燕窝基本是贵妇们才吃的东西,现在品牌们想打破这种固有印象,把它打造成成功男士的日常滋补选择。
今年 3 月 18 日,燕之屋携手万科创始人王石,推出了全球首款针对男士的燕窝产品,男爵燕窝、总裁燕窝,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这款新品定价可不低,一盒售价高达 3168 元,里头共有 6 碗,算下来平均一碗就得 528 元。
不过从配置来看,每碗中的燕窝含量大于或等于 6.2 克,倒也不算含糊。
在产品宣传海报上,打出了 “大补元气,补肾固精” 的响亮口号,十分吸睛。
但在醒目口号之下,还有一行不太起眼的小字特别注明:“以下内容仅为真实科普,不代表产品功效” ,给这份宣传添了几分谨慎。
截至目前,在天猫平台上,该产品已经售出了 70 盒,据客户透露,要是把其他销售渠道的出货量也算上,总数已经接近 1 万盒。
看来,即便价格高昂,还真有不少处于总裁级别的高消费能力人群愿意为此买单,愿意尝试这款专门为男士打造的高端燕窝产品 。
说到底,现在愿意掏钱买燕窝的人,大致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压根不知道燕窝行业里的那些门道,也没听说过它被人吐槽是“智商税”,就是单纯觉得燕窝是好东西才买。
另一类则是明明清楚这些争议和质疑,却还是愿意花钱,关键就在于燕窝多年来打造的高端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有数据能说明问题,大概 60% 的人买燕窝不是自己吃,而是用来送礼的。
这东西性价比越低,反而越显得稀罕、有档次,跟买奢侈品的逻辑特别像, 越贵越有面子。
从过去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到如今普通老百姓也能接触到的滋补品,燕窝靠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做营销,再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硬生生在养生圈子里闯成了顶流。
要是现在你还想买燕窝,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但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买单,是图它的滋补效果,还是看重它的社交属性。
而且选的时候得擦亮眼睛,挑那些品质有保障的才行,眼下,燕窝既要面对高价带来的争议、“智商税” 的质疑,又要应对大家消费更理性的大环境,早就过了之前那种疯狂增长的日子。
接下来,能不能继续火下去,就看行业和品牌们还能琢磨出什么新的故事,来打动消费者了。
来源:珠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