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灯光暗下,全场瞬间安静——老戏迷们握紧手中的手帕,年轻观众屏气敛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上。当钱思剑和韩玉敏的身影出现,台下响起一阵压抑又激动的掌声,有人低声说:“等这场《红灯记·刑场》,等了太多年!”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灯光暗下,全场瞬间安静——老戏迷们握紧手中的手帕,年轻观众屏气敛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上。当钱思剑和韩玉敏的身影出现,台下响起一阵压抑又激动的掌声,有人低声说:“等这场《红灯记·刑场》,等了太多年!”
一个亮相,唱出李玉和的“硬气”
钱思剑饰演的李玉和一出场,脚步沉稳,腰杆挺直,哪怕带着镣铐,也走出了革命者的气势。他站定后,微微仰头,眼神坚定地看向远方,那股视死如归的劲儿,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
“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钱思剑一开口,声音高亢激昂,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观众心上。唱到“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锁住我的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他特意把“冲云天”三个字拉长,音调拔高,胸腔共鸣震得人热血沸腾。台下有位80多岁的老爷爷,忍不住跟着节奏轻轻鼓掌,嘴里念叨:“这才是李玉和该有的硬气!”
为了这场演出,钱思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他反复听老艺术家们的录音,琢磨唱腔的韵味;还专门请教武术老师,练习如何带着镣铐做出干净利落的动作。他说:“李玉和不是简单的角色,他是英雄,是脊梁,我得唱出他的精气神。”
几句对白,演出李奶奶的“疼与傲”
韩玉敏饰演的李奶奶,刚走上台,脚步微微颤抖,却努力挺直腰背,那是一个母亲看到儿子受苦的心疼,也是革命者的坚强。看到李玉和,她眼眶瞬间红了,却强忍着泪水,声音发颤:“玉和,我的儿……”这简单的几个字,带着千钧的母爱与不舍,台下不少观众的眼睛也跟着湿润了。
在“痛说革命家史”的片段,韩玉敏的表演堪称一绝。她坐在椅子上,眼神悠远,像是回到了多年前的苦难岁月。讲起当年李玉和的父亲为革命牺牲,她的声音从低沉慢慢拔高,带着悲愤:“那时候,天是黑的,地是暗的,可我们的心是亮的!为了革命,为了后代,我们啥都不怕!”说到最后,她猛地一拍桌子,手还在微微颤抖,那是压抑多年的情绪爆发,也是对敌人的控诉。
台下的观众被深深代入,有人忍不住小声抽泣。有位中年观众感慨:“韩老师这一演,我才真正懂了李奶奶的苦和傲。她疼儿子,更爱革命,这种复杂的感情,被韩老师演活了。”
一场对唱,让全场泪崩
《刑场》最精彩的,当属李玉和与李奶奶的对唱。钱思剑唱“儿死后,你要把铁梅教导好,要和我一样,不向敌人弯腰”,声音坚定,带着嘱托;韩玉敏接“玉和儿,你放心,铁梅我会教,革命的火种,我定让它烧得更旺”,唱腔里带着哭腔,却不失力量。两人的声音一高一低,一刚一柔,把母子间的牵挂、对革命的信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唱到最后,两人相互靠近,眼神交汇,满是不舍与坚定。台下的掌声雷动,不少观众站起来鼓掌,还有人边哭边喊:“太感人了!这才是沪剧的魅力!”
演出结束后,钱思剑和韩玉敏多次返场谢幕,台下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有年轻观众说:“以前对沪剧没感觉,看了这场《红灯记·刑场》,彻底入坑。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底,太让人佩服!”还有老戏迷拉着朋友说:“这场演出,值回票价!以后这样的经典,得多多上演!”
这场《红灯记·刑场》,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沪剧传承的见证。钱思剑和韩玉敏用精湛的技艺,让经典重焕生机,也让更多人看到沪剧的深厚魅力。正如一位观众评论:“他们唱出的,是岁月的故事,是英雄的赞歌,更是沪剧永不落幕的辉煌。”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