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起,种葱忙!老把式都知道,秋季延后种大葱是个技术活儿,搞对了产量可观,搞错了可能白忙活一整个季节。
秋风起,种葱忙!老把式都知道,秋季延后种大葱是个技术活儿,搞对了产量可观,搞错了可能白忙活一整个季节。
俗话说:“夏播葱,秋后空;秋播葱,满园青”。这秋延后种植大葱,时间要拿捏得准,技术要掌握得稳。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份实用攻略,只要4步操作,避开5个误区,保你这个冬天吃不完的鲜葱!
把握时机,秋播正当时
秋播大葱,时间就是产量。播种早了,明年开春容易抽薹开花;播晚了,苗弱抗不住冻。
北方地区最好在8月底到9月中旬(白露前后)播种,让幼苗在冬天来临前有足够时间扎根生长。华北地区9月中旬到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播种最合适。南方地区时间宽裕些,10月到12月都能播种。
整地施肥,基础要打牢
大葱产量高,对肥料的需求量也较大。底肥施足了,后期长得才带劲!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基型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把这些肥料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深翻20-30厘米,再用犁开沟,沟深30厘米左右为宜。
记住整地时一定要避免重茬,去年种过葱蒜的地今年得换。重茬种植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养分失衡。
科学移栽,密度把握好
起苗前2-3天对苗床浇一次水,使土壤保持不干不湿的状态,这样起苗时不困难。要做到随起苗、随定植栽苗。
栽苗时,深度以不埋心叶、在地面露7-10厘米为宜。因为葱秧大小不一,保持下部整齐一致就行。
高产田亩栽苗1.3-1.6万株,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方式,行距多控制在70厘米左右,株距为5-8厘米。
田间管理,细节定成败
大葱秧苗定植后,老根会很快腐烂,4-5天后可萌发出新根;新根长出后,心叶开始生长。
此时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一要防涝;二要中耕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如果雨后田间沟内出现积水,容易导致葱叶发黄、烂根死苗。
中伏高温高湿时,大葱最怕的不是缺水,而是闷根烂叶。这时候通风比浇水重要十倍,宁可让它旱着点,也不能让它闷着。
避开误区,丰收有保障
误区一:与大葱“死对头”蔬菜挨着种
韭菜、豆类、茄科作物、绿叶菜和瓜类蔬菜都不宜与大葱挨着种。比如韭菜和大葱都是葱蝇的危害对象,挨着种会加剧虫害发生。
误区二:雨季排水不畅
大葱种在地里,最忌讳的就是垄沟积水。一场大雨下来,水要是排不出去,葱根泡上半天就开始烂。雨停后半小时内,水要能排干净。如果积水超过一小时,就得赶紧清沟。
误区三:过度遮阳
中伏阳光强,大葱叶子易晒伤,但遮阳不能过度。遮阳网不能直接盖在葱上,要搭个架子,让空气能在底下流通。遮阳网的颜色选遮光率30%到50%的就行。
误区四:培土过深
中伏时培土不能太勤快,每次的量要少,次数也别太频繁。培土后要确保葱白的基部还能露出来一点,不能全埋进去。埋得太深,湿气排不出去,葱白容易烂。
误区五:收获时间不当
收早了,葱白又细又短;收晚了,葱叶会变老发黄。北方通常选择在秋季霜降前后(10月下旬到11月初)收获。南方冬季温暖,可以适当晚收,但要注意避开连续阴雨。
秋延后种植的大葱,经过低温锻炼,根系发达,春天返青后长得旺,植株更结实,抗逆能力强,产量和品质通常比春播的好。
只要掌握这4步操作,避开5个误区,冬前满园葱绿肯定不成问题!到时候鲜葱蘸酱、葱爆羊肉、葱花烙饼……想想都美得很!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