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9月8日至12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公平竞争宣传讲座”,聚焦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前沿议题,并通过北大法宝学堂平台同步线上直播。多位专家受邀围绕公平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内卷式”竞争、企业海外
在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9月8日至12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公平竞争宣传讲座”,聚焦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前沿议题,并通过北大法宝学堂平台同步线上直播。多位专家受邀围绕公平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内卷式”竞争、企业海外诉讼、网络不正当竞争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图/讲座安排
图/邓志松律师
在9月12日下午举行的第五场讲座中,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律师受邀以《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制变革与合规实务》为题进行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制的立法演进、行为类型、典型案例及企业合规对策。
01梳理制度演进,厘清规制体系
讲座开始,邓志松律师从历史沿革与框架体系切入,梳理了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制的发展脉络。他指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关行为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早期依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处理网络纠纷,到2017年增设互联网专条,再到2024年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直至2025年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即将实施。经过一系列演进,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涵盖法律、规章、司法解释与监管指引在内的多层次规制体系,更有力地回应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型竞争行为,并为执法与司法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
02解析行为类型,剖析典型案例
在行为类型方面,邓志松律师介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主要涵盖三类:一是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如关键词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二是依赖复杂技术手段的新型网络行为,如流量劫持、恶意不兼容、反向刷单、限定交易、数据爬取、差别定价和技术妨碍等;三是针对平台经营者的特殊规定,包括自我优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和不合理收费。
邓律师结合近年来的执法与司法实践,选取典型案例逐一解析,并指出相关案件数量持续增加、行为类型不断扩展,反映出监管与司法对网络不正当竞争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
03建立合规体系,应对多元风险
针对企业如何管控风险,邓志松律师提出了系统建议。他强调,合规管理应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一是事前预防,企业要密切关注法规变化,将合规审核嵌入业务流程;二是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强化培训并做好合规记录,以便在执法和诉讼中提供证据支持;三是事后应对,面对调查要统一对接、积极整改,并通过与监管部门沟通力争减轻处罚;四是主动维权,在面对不正当竞争时要及时收集证据,合理运用律师函、行政投诉和司法诉讼等方式,必要时依据新法追究境外不正当竞争责任。
在总结中,邓志松律师指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形式复杂、隐蔽性强,既对企业合规经营带来挑战,也破坏市场秩序。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唯有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和自由竞争,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为期五天的系列讲座涵盖了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多个重点议题,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权威解读与实务指引。大成律师事务所将继续发挥在竞争法与合规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策研讨与行业交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助力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来源:大成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