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砸出“人造太阳”,中国民营公司逆袭全球,欧美巨头没想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6:46 1

摘要:7月中旬,河北廊坊郊区的一家酒店里,100多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正热烈讨论如何“造太阳”。

7月中旬,河北廊坊郊区的一家酒店里,100多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正热烈讨论如何“造太阳”。

这场会议的主办方不是科研院所,也不是国企,而是一家名为新奥集团的民营企业。

就在几年前,它的主业还是天然气销售,贴着“国内天然气龙头”的标签。

谁能想到,这家民营公司如今成了可控核聚变赛道上的全球领先者?

从“手搓装置”到全球领先,新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砸下了40多亿元,在这个过去被欧美公司霸占的领域杀出了一条路。

今年上半年,它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玄龙-50U”接连实现了技术突破:4月首次实现兆安级放电,5月完成所有工程设计指标,下一代装置“和龙-2”预计2027年建成,投资将达到60亿元。

2017年刚起步时,新奥团队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

为了快速入门,他们采取了“手搓装置”的策略——通过复现国外的实验装置,边干边学。

“我们没有能力提出新思路,但能把别人做的东西重复出来,看看问题在哪。” 刘敏胜解释道。

真正的飞跃发生在2022年。

当时,团队在内部会议上放弃了原有的氘氚聚变路线,全力转向氢硼聚变。

刘敏胜的理由很简单:氘氚聚变虽然技术门槛更低,但燃料成本高,且会产生放射性中子,不适合商业化。

而氢硼聚变虽然要求的温度高达10亿摄氏度,但燃料几乎无限且环保,未来更有可能实现规模化应用。

有了明确的方向,团队的研发速度快得惊人。

2023年底,“玄龙-50U”装置正式建成,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调试。

它的磁感应强度从上一代的0.5特斯拉提升到1.2特斯拉,核心加热装置也全面升级。

今年4月,“玄龙-50U”首次实现兆安级放电,成为全球领先的核聚变装置之一。

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商业化的“科学家玩具”。

但新奥用实际行动证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绝对。“玄龙-50U”的突破,让我们有机会讨论商业化的可能性。”

刘敏胜透露,团队的目标是2035年建成商业化示范堆,而“和龙-2”将是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和龙-2”原本设计的核心温度是3亿摄氏度,但在“玄龙-50U”成功后,团队决定直接将目标提升到10亿摄氏度。

“如果做到了10亿度,核聚变的商业化将不再是幻想。”

他说得很实在。

根据Ignition Research的测算,如果可控核聚变完全商业化,到2050年将是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

这不是一家公司能吃下的蛋糕,而是一场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塑。

从天然气龙头到“造太阳”先锋,新奥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

这家民营企业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可控核聚变领域“欧美领跑”的神话。

下一步,“和龙-2”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2035年的商业化目标,究竟能否实现?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奥已经让人们相信,核聚变不再是永远的50年。

来源:3分钟娱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