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贵州出版集团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人领先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文学名家走进贵州暨《印象七夕》新书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0日,一场文化盛宴在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隆重举行。
由贵州出版集团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人领先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文学名家走进贵州暨《印象七夕》新书研讨会”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文学作家、学者以及贵州省的文学、文化界人士,共同参与这一文化盛事,旨在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学之名,讲述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样貌。
《印象七夕》一书,收录了27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以及在当代文坛中极具影响力与创作力的知名作家的28篇佳作。
研讨会上,贵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旭表示,《印象七夕》作为“印象”系列的第六本书,它的出版进一步完善了 “印象”系列的节日版图,逐步构建起一幅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长卷,让读者在书页间就能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其次,它打破了大众对七夕“单一浪漫符号”的认知,将“乞巧”“祈福”“爱情”等多元内涵具象化、文本化,为丰富传统节日文化供给提供了优质内容载体;它尤其关注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需求,27 位文学大家用年轻人能读懂、能共鸣的文字,搭建起传统节日与青年生活的连接桥梁。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瑾表示,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一方面能让师生近距离聆听名家的创作心得与文化见解,提升文学素养与文化认知;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搭建起学校与文学界、出版界的长效合作桥梁,共同探索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创新路径,让更多像《印象七夕》这样的优秀作品走进校园。
研讨会现场,全国知名文学作家、学者表达了对七夕的不同解读。
“七夕节,如果牛郎织女非要在天上相聚,我宁愿我的爱情在人世间相会,不在天上,因为我内心脆弱,实在无法承受离别之痛。”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说,不喜欢将爱情写得很遥远,爱情是应该有结果的。
他表示自己创作的影视剧作品内容丰富,包括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历史等题材,贵州的红色文化值得深挖。
“贵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多彩,贵州山水人文多姿多彩,以后要常来。”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这样描述他眼中的贵州。
他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印象七夕》这本书,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通过别人的文字来感受生命的意义。“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就像是在苦瓜架下面相拥相聚的感觉,有些凄美。”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用浪漫二字概括了对《印象七夕》一书的核心体悟。他表示如果民族是浪漫的,那一定要与自己的爱人、亲人背靠背地看天空、星河,一起期盼未来,这样的民族才会在历史上令人羡慕、敬仰。
他在《印象七夕》一书中,这样描写七夕:去吧,天下有情人,到阿里观天河,共七夕,宇宙城里响起鹊语唱晚,犹如暮天梵钟。
在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看来,七夕更应该是“女儿节”,在这个节日上她们有更多成长手艺的展示。
她表示,七夕这部爱情剧,牛郎织女一年见一面,有些凄惨。但这其中的浪漫来自于生活烟火,以及夫妻家庭之间的浪漫。“我认为有疼痛的感受,才是真的东西。没有疼痛的感受,都是镜花水月。”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表示,用西方情人节来解释七夕是不正确的,认为应该称之为“爱情节”、“女儿节”、“飞翔节”。
在他看来,渴望飞翔,渴望超越,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如今飞翔已经成为现实,飞机的发明最早实现了人类的梦想,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人类飞出了地球,来到嫦娥居住的月球。当然这并没有削弱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魅力,七夕是一个飞翔的节日、爱情的节日、自由的节日、梦想的节日。
“这套丛书主要针对年轻读者。我们与整个世界文明对接时,最先接触和对抗的就是神话。多年来,将文化向外推广到今天,效果很好。”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的热播剧《潜伏》原著作者龙一说。
广西作协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李约热表示,当谈论爱情故事时总是有惊心动魄和撕心裂肺的情感,更愿意将记录七夕节日的文学作品当作时光机和显微镜文学,照见它们并给予升华。
在他看来现在的七夕节面临了新的挑战,例如年轻人恐婚、部分大学生不愿意谈恋爱等社会问题。
在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艳梅看来,《印象七夕》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善的感召力,第二是美的鉴赏力,第三是爱的内驱力。
“《印象七夕》这本书除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外,还将成为文学经典。”她说,这套系列丛书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在文学层面确实起到了召唤和唤醒作用,唤醒了民族文化记忆和心灵体验。
“《印象七夕》这本书的重点是描写爱情的向往和理解。读者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作家对爱情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在时代中发生的微妙变化,这蛮很有趣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印象七夕》主编李浩说。
他介绍,这本书让读者了解同一个文化中不同地域和风俗的表现。每篇文章都充分展示了作家们的文学才华和文学魅力。
研讨会上,首届“七夕杯”大学生“我们的爱情故事”散文、诗歌大赛正式启动。
记者:彭典
图/贵州画报 黎敬程摄影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