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游览参观成都杜甫草堂的时候,除开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成就以外,还可以欣赏到清代大学者顾复初的一副对联。
我们在游览参观成都杜甫草堂的时候,除开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成就以外,还可以欣赏到清代大学者顾复初的一副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幡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仕途失意,受何绍基的邀请来到四川,后因种种变故与苏州籍成都才女范雒娟结为婚姻。他和杜甫一样流寓成都,惺惺相惜,于是写下了这幅对联。
从联句“异代不同时”和“先生亦流寓”来看,这幅对联是化用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二》诗歌,作者顾复初自比杜甫,以此感叹自己的身世。
我们知道,杜甫担任过唐肃宗的左拾遗,安史之乱爆发后又逃难到成都,接着准备经过三峡出川回到河南老家。
杜甫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巫峡和秭归一带名胜古迹众多。有屈原、宋玉、王昭君和庾信等的故居,还有刘备、诸葛亮君臣的遗踪。杜甫感触很深,于是写下这组怀古诗。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上面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写的是宋玉。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士大夫,是屈原的弟子,和屈原一样也有一颗报国之心。由于受到楚顷襄王的排挤,他抑郁苦闷,写作《九辩》表述自己的心志。
杜甫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对屈原和宋玉的遭遇非常同情,也熟读过他们的楚辞作品。在这首诗歌中杜甫既是思念宋玉,也是一种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诗歌开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是赞美宋玉。摇落指树木飘摇凋零,引用宋玉悲秋中的名句,指明秋天的写作时间,也是暗喻宋玉的仕途困顿。
虽然宋玉怀才不遇,但是他的人品“风流儒雅”,诗歌文采也是华丽高雅。在这方面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特别是文采方面更是杜甫的老师。
三四两句“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写自己和宋玉有着相同的不幸。怅望就是遥望,杜甫和宋玉相处甚远,一个是唐朝一个是战国,二人相隔一千多年的距离。
但是即使相隔这么遥远,通过相望可以把二人连接起来,互相比较两个人的萧瑟落寞是一样的。想起这些,同病相怜,就不禁让人伤心落泪,感慨万千。
诗歌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写的是宋玉在秭归和江陵留下的旧居。楚国已经成了历史,宋玉政治上空空如也,毫无建树,只有这些遗址和文藻诗词被流传了下来。
宋玉写的《高唐赋》,其中“云雨荒台”,叙述的是楚王和巫山神女的风流韵事。宋玉的本意是规劝君王不要沉迷酒色,但被人们误解为趣事口口相传。
诗歌结尾“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写宋玉的精神至今不被人理解。楚国江山易主,连宫殿也已坍塌,只有那些船夫和乘船过巫峡的行人还在指指点点。
这些行旅商贩坐在船上谈论着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并指着神女峰津津乐道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幽会。宋玉写辞赋劝谏楚襄王被后人曲解成艳遇,这是多么令人伤心。
宋玉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转向诗歌创作又被人误解。这和他杜甫的遭遇多么类似。杜甫已到暮年,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现在还在长江上流浪。
杜甫怀念宋玉,同病相怜,为了不以词害意,这首七律诗前两联失粘可以理解。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抒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难怪顾复初拿来化用,又写出了经典的对联。
来源:读书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