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是读书,读书的结果大为不同,原因就是有的人是人读书,有的人是书读人。孟子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语,此人读书也。赵括则“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最后却导致赵军被白起坑杀,他自己也身败名裂,因其乃书读人也。
同样是读书,读书的结果大为不同,原因就是有的人是人读书,有的人是书读人。孟子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语,此人读书也。赵括则“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最后却导致赵军被白起坑杀,他自己也身败名裂,因其乃书读人也。
人读书者,以人为主,以书为宾。何以为主?要思考,要判断,要分析,要辨别。人读书的好处首先是能读懂,不加思考的阅读经常会出现误读。台大教授傅佩荣先生说过一段读《论语》的体会,他说《论语·卫灵公编第十五》有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傅教授说,几百年以来,大家都遵循朱熹的解释,朱熹的解释是你要是耕田的话,有时候收成不好,就难免挨饿。学习的话,里面就有禄位,就有官可做。傅教授经过研究发现,在古文里面,馁字可以跟餧字相通,餧字左边是一个食,右边是一个委托的委,这个字念“喂”,餧就是食物。所以这个馁,跟餧相通,也是代表食物,上海古籍出版社《康熙字典》第1051页有这个字。这样,“耕也,馁在其中矣”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耕种了,就有食物了。傅教授的解释是对的,而多数人的理解就有问题。
还有一例,就是《卫俊秀日记全编》1971年3月16日的日记只有两个字:“碾米。”我知道老人碾了米很累,没有精力多写,就简单记了两个字。后来和柴师说起此事,柴师说那天无事可记,所以只写了两个字。我则知道碾米的辛苦,是石碾子,老人自己推碾子,非常吃力,累了,写不动了。柴师说是钢磨,不是人力碾米,我则表示怀疑。后来去西安见到卫老,我还专门问了一下,卫老说就是人力推的石碾子,累人。我之所以能够分析对,一是我小时候在石碾子上碾过米,两个小孩才能推动,还有一个就是卫老日记的前后内容。如同年4月2日的日记是:“磨白面十数斤。”6月25日日记为:“到西阳磨面约30斤。”7月12日日记为:“到西阳搭磨,五十五斤。”从这些磨面的数量推想,大部分都是石磨,因为“搭磨”就是搭上推磨的工具推磨。这就是思考的结果,就是人读书。
傅山《霜红龛集·杂记》有云:“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至十百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千变万状,不胜辨别,但使我之心不受私弊,光明洞达,随时随事触着便了,原不待讨论而得。”傅山所以知道古人,看出古人的是非,主要还是因其读书。然古人之是非,读出需在文字之外,知其是,知其非,最后才能取其是,去其非,此正是人读书,而非书读人也。
世间一切文字皆人之观念的表达,应是活文字,活文章,一到书读人的地步,就把书给读死了,古今读书人中真是不少。一位中医朋友好书法,擅长颜体,然昧于草法,记得一些标准的草书字形而不知源流之变。后来我了解到他开药方也多是背古人的方子,而不知道辨证施治,不敢变通。而对愚拙如我而言,读书甚少,远远达不到讨论人读书还是书读人的境界,好在自知无知,当发奋读书已掩拙也。有诗为证:“北四南三各有庭,信知皓首未穷经。书痴何敢轻言是,八万文章待借萤。”
并州新闻 杨吉平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