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企业当对手,美机器人巨头零件被扒,竟半数都是中国制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9:08 3

摘要:他在中学时倒卖周边商品赚零花钱,大学刚毕业就扎进互联网创业潮,2012年搞出线上人才市场Vettery,6年后以1亿美元卖给瑞士公司,揣着第一桶金转身就扑向了更烧钱的领域。

提到BrettAdcock,硅谷投资人都认为他是个敢把全部身家赌进未来的疯子。

但就是这个疯子,却把自己创办3年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砸出了390亿美元的估值,刷新了全球行业纪录。

顺着他的创业轨迹往下扒会发现,这个被外界誉为马斯克2.0的男人,以及他捧出的千亿独角兽,却都绕不开一个中国命题。

可以说,Brett的折腾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在1986年出生在农场家庭,父母靠打理田地谋生,因此没人拦着他异想天开。

他在中学时倒卖周边商品赚零花钱,大学刚毕业就扎进互联网创业潮,2012年搞出线上人才市场Vettery,6年后以1亿美元卖给瑞士公司,揣着第一桶金转身就扑向了更烧钱的领域。

在2018年的时候,他看到电动化浪潮的苗头,于是就把卖公司的钱全砸进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赛道,并创办ArcherAviation。

虽然当时没人相信电动飞机能落地,但他依然带着团队在仓库里敲敲打打,硬生生把原型机造了出来,甚至在2020年底还推着公司登陆美股,如今市值稳在57亿美元。

就在外界以为他会守着飞机生意躺平时,Brett却突然从Archer董事会辞职,在官网上写下一句“Figure,展望未来30年”,便转身扎进了更虚无缥缈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Brett认为,人形机器人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这事儿比飞机更值得赌,虽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得轻描淡写,但他却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公司刚成立的一年里,每月烧100万美元,跑遍硅谷演讲都没人愿意投,所有科技投资人都觉得他疯了。

不过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位疯子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可能,2023年10月,Figure首款机器人Figure01面世,功能仅仅是搬箱子、看示范学煮咖啡。

不过随着他继续研究,又今年又推出自主AI模型Helix,这个AI能同时操控两台机器人共脑协作,演示视频竟直接惊动了贝索斯、微软这些巨头。

在那之后,资本蜂拥而至,而该公司从2023年A轮估值4亿,到2025年C轮冲到390亿,18个月翻了15倍,比他造飞机的速度还快。

Brett的创业神话越传越神,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浮出水面,Figure的硬核技术,真的全是硅谷原创吗?

其实该公司的供应链清单早就被汇丰研报扒得明明白白,Figure机器人身上最关键的关节、轴承和传感器,竟然是来自深圳的长盈精密。

不仅如此,机器人身上决定动作精度的谐波减速器,是江苏绿的谐波供货,轻便又抗造的镁合金外壳,出自宁波的旭升集团,就连驱动电机这种心脏部件,都靠东莞的兆威机电撑着。

换句话说,这台被吹成碾压特斯拉擎天柱的机器人,一半核心零件都印着中国制造。

这事儿其实根本就藏不住,马斯克去年就吐槽扩大擎天柱产能难,本质是供应链跟不上,而中国早就把这条链铺得密密麻麻。

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国大多产量第一,人形机器人100家关键企业里,56家是中国公司。

深圳的工厂能做到上午画图纸,下午出样品,长三角的减速器厂商直接把日本垄断的价格拉低一半,Figure能在一年里从原型机做到准量产,靠的正是中国供应链的快与省。

更有意思的是Brett自己的态度,他在访谈里主动提起宇树科技的王兴兴,直言中国对手让他有压力。

这话没掺水分,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仓库、工地实打实干活,成本比Figure低近三成,优必选、智元机器人也接连拿下大单,背后全是中国供应链在撑腰。

反观Figure,之前宣称和宝马合作,却被外媒扒出只有一台机器人在非生产时段试运行,商业化还停留在演示视频阶段。

Brett说过一句实话,最终只有少数几个团队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成功,但现在看,中国早就不是只卖零件的配角了。

先看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占率第二,双环传动的RV减速器打破日本垄断,三花智控的执行器直接供应特斯拉。

这些零件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机器人能跑能跳的关键,要是没了中国零件,Figure别说共脑协作,可能连抬手搬箱子都费劲。

再看中国厂商的突围速度,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突破10亿,人形机器人占比达30%,优必选已经把机器人卖到了沙特的商场、医院。

之前宇树融资时估值才百亿级别,和Figure的390亿比确实被低估,但论落地能力,中国厂商早跑在了前面。

毕竟资本的狂欢终会降温,能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家庭的,还是造得出来、用得起的硬实力。

Brett或许早就看清了这点,他在C轮融资里拉上了一堆巨头,却特意强调要和Brookfield合作开发训练数据集,本质就是想补数据和落地的短板。

而这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工厂、最密集的物流场景,这些都是训练机器人的天然数据池。

回头看Brett的创业路,从电动飞机到人形机器人,他赌的从来都是未来的刚需。

但Figure的390亿估值神话,与其说是硅谷技术的胜利,不如说是全球创新+中国制造的共振,他出理念和算法,中国出零件和场景,缺了哪一环都成不了事。

未来的机器人竞赛,大概率会是这样的画面,Brett们在硅谷画蓝图,中国工厂里的螺丝钉同步转动,Figure的演示视频刷屏时,宇树的机器人已经在搬货了。

而最终决定胜负的,可能不是谁的估值更高,而是谁能更快把实验室里的机器人,变成普通人用得起的工具。

这位马斯克2.0的下一个30年赌局,恐怕从一开始就离不开中国的底色,毕竟,能撑起千亿神话的,从来不止是疯狂的梦想,还有那些不起眼却足够扎实的中国零件。

来源:暮时史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