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多魔幻:童婚合法,活人嫁狗……该国每天都在挑战人类底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21:33 1

摘要:它既有泰姬陵的浪漫传说,也有宝莱坞的歌舞喧嚣,但更多时候,它因种种匪夷所思的习俗和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被外界贴上“奇葩”“魔幻”甚至“人间炼狱”的标签。

印度,这个被恒河滋养的古老国度,既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富争议的旅行目的地。

它既有泰姬陵的浪漫传说,也有宝莱坞的歌舞喧嚣,但更多时候,它因种种匪夷所思的习俗和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被外界贴上“奇葩”“魔幻”甚至“人间炼狱”的标签。

从性别压迫到宗教迷信,从卫生陋习到交通乱象,印度的“魔幻现实”一次次刷新着人类文明的底线。

在印度,女性从出生起便背负着沉重的枷锁。童婚是其中最触目惊心的陋习之一。

根据联合国数据,印度童婚新娘数量高达2.2亿,占全球三分之一,每年有近150万名未成年女孩被迫结婚,甚至有女婴在哺乳期便被“订婚”。

在拉贾斯坦邦的“阿卡蒂节”上,数千名413岁的女童穿着嫁衣参加集体婚礼,场面荒诞如童话中的噩梦。

这些女孩平均生育年龄仅13岁,因生理未成熟导致的死亡率是成年产妇的5倍,新生儿夭折率也高出20%。

更令人发指的是,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将童婚神圣化,宣称“12岁女孩应嫁给30岁男性,8岁幼女需与24岁男性结合”。

即便法律将女性婚龄提高到18岁,执法却形同虚设——2024年阿萨姆邦逮捕近5000名童婚参与者,仅12%被判刑,罚金最高仅85元人民币。

童婚之外,寡妇的处境同样悲惨。印度教传统中,寡妇被视为“不洁之人”,需身着白衣、剃光头发,终身禁欲守寡。

在阿萨姆邦,17%的寡妇未成年,她们被剥夺再婚权,甚至被家族驱逐。而所谓“圣女制度”,更是将低种姓少女献身寺庙,沦为僧侣的性奴,美其名曰“侍奉神明”。

印度人对信仰的狂热,常以极端形式呈现。

恒河被奉为“净化灵魂”的圣河,信徒们浸泡在混杂工业废水、粪便和浮尸的河水中,坚信其能“洗净罪孽”。尽管恒河水的大肠杆菌超标300倍,仍有数千万人直接饮用。

对牛的崇拜则走向更荒诞的极端。印度街头,5亿头“神牛”肆意游荡,阻塞交通却无人驱赶。

信徒们不仅禁止宰杀牛,还将牛粪牛尿视为“灵药”——印度教组织推广牛尿饮用,称其能“增强免疫力”;传统节日中,人们互泼牛粪以求“健康好运”。

最猎奇的莫过于“人兽婚礼”。在偏远村庄,体弱多病者被要求与狗、羊甚至青蛙结婚,以“转移厄运”。

2019年,低种姓女孩蒙达因长老一句“命带邪气”,被迫与公狗举行婚礼,全村竟郑重其事地观礼庆贺。

印度的卫生问题堪称“全球之最”。全国约一半人口无室内厕所,露天如厕者超7亿人。

女性不得不在深夜结伴“野外解决”,导致强奸案频发——印度每15分钟发生一起性侵案,部分受害者家庭甚至将女儿嫁给施暴者以“保全名声”。

如厕后的清洁方式更令外人瞠目:印度人习惯用左手和水冲洗,认为比卫生纸更“彻底”。

这一习俗甚至影响了社会礼仪——右手用于吃饭、握手,左手则被严格限制,商店拒收左手递来的钱币。而手抓饭的传统虽源于“敬畏食物”,却因卫生条件恶劣加剧疾病传播。

印度交通的混乱程度,堪称“人类极限挑战”。火车超载是常态,车厢内外挂满乘客,“挂票”一词由此诞生。据统计,印度每年因火车事故死亡数万人,但人们仍为省钱冒险攀爬。

摩托车特技则成为“民族骄傲”。

2019年,印度士兵创下一辆摩托载58人的吉尼斯纪录,被戏称为“反物理操作”。这种“开挂”行为虽被政府默许为“文化特色”,却暴露了公共资源的极度匮乏。

尽管印度1947年废除种姓制度,但其阴影仍笼罩社会。低种姓“贱民”被禁止与高种姓通婚,甚至不能共用井水。

在古吉拉特邦,贝迪亚族女孩的成人礼是“拍卖初夜权”;一些村庄盛行“租妻换妻”,女性沦为商品,月租金仅800元人民币。

印度的魔幻,本质是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科学的激烈碰撞。政府虽推动改革——如2017年最高法院判定与未成年妻子性交属强奸,2024年计划将婚龄提至21岁——但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和经济贫困,让进步举步维艰。

作为旁观者,我们无需嘲讽,而应深思:当一个国家的文明被迷信与贫困绑架,个体的尊严将何去何从?

或许正如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所言:“在印度,光活着就需要巨大的勇气。”

来源:八姑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