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确定!录取通知书就在我面前,计算机科学专业,还有全额奖学金!"
"爸,我被MIT录取了!"
电话那头传来小儿子李明兴奋的声音,我握着手机的手都在颤抖。
MIT,麻省理工学院,那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顶尖学府啊。
"真的吗?"
我不敢置信地问道,"你确定没搞错?"
"当然确定!录取通知书就在我面前,计算机科学专业,还有全额奖学金!"
李明的声音里满含着激动和骄傲。
我放下电话,瘫坐在沙发上,心情五味杂陈。
高兴,当然高兴,但更多的是震惊和困惑。
这个从小就被我允许"自由"玩手机的儿子,竟然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
而此时,我想起了大儿子李阳。
二十三岁的他,刚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现在还在家里啃老,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工作难找。
那个从小被我严格管教,禁止碰任何电子产品的"乖孩子",如今却成了让我最头疼的问题。
我看着客厅里那台老旧的电视机,想起了十年前的种种往事。
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刚普及,我和妻子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不休。
我坚持认为,电子产品是毒害青少年的罪魁祸首,必须严格禁止。
而妻子却认为,适度接触并加以引导才是正确的做法。
最终,我们达成了一个奇怪的"妥协":对大儿子李阳严格管控,对小儿子李明相对宽松。
现在,十年过去了,两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
我这个45岁的中年父亲,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许,我一直都错了...
01
我叫李建华,今年45岁,在一家国企做工程师。妻子王丽是小学老师,我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阳比小儿子李明大三岁。
十年前,当智能手机开始在学生中普及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了激烈分歧。那时候李阳刚上初中,李明还在读小学四年级。
"建华,现在是信息时代,你不能让孩子完全脱离这些东西。"妻子拿着刚买的iPad对我说,"适当接触,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使用习惯。"
"胡说八道!"我坚决反对,"你看看现在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哪个不是因为家长管得不严?电子产品就是精神鸦片,必须严格禁止!"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对技术并不陌生,但正因为了解,我才更加警惕。我见过太多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的例子,绝不允许我的孩子走上这条路。
"李阳,过来。"我把正在写作业的大儿子叫到身边,"爸爸跟你说,从今天开始,你不准碰任何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游戏机,什么都不行。"
"为什么啊,爸?"十三岁的李阳满脸不解,"同学们都有手机,我也想要一个。"
"因为那些东西会毁了你的前程!"我严厉地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李阳委屈地点点头,不敢再说什么。从小到大,他都是个听话的孩子,对我的话从不违逆。
相比之下,小儿子李明的性格就活泼多了。
"爸爸,我也要玩那个!"十岁的李明指着妻子手里的iPad,眼中满是渴望。
"你还小,再等等。"我搪塞道。
但妻子却说:"让他玩一会儿吧,我陪着他,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
"王丽,你这是在害孩子!"我生气地说。
"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妻子也不甘示弱,"你那套老古董的教育方法早就过时了!"
02
我们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李建华,你太固执了!"妻子怒气冲冲地说,"时代在变化,你不能用你父母教育你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怎么了?我不是照样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我反驳道。
"那是因为你们那个年代没有这些东西!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你让孩子完全隔离,他们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适应什么社会?适应网络成瘾的社会吗?"我冷笑道,"我告诉你,电子产品就是毒品,沾上了就戒不掉!"
争吵的结果是,我们达成了一个奇怪的"妥协"。我对大儿子李阳实行严格管控,禁止他接触任何电子产品。而妻子则负责小儿子李明的教育,可以让他适度接触,但要加以引导和监督。
"这样不公平。"李阳有些委屈地说。
"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我严肃地说,"你是哥哥,要给弟弟做好榜样。专心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才是你该做的事。"
就这样,在同一个屋檐下,两个孩子接受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孩子的差异开始显现。
李阳确实很听话,从不主动要求玩手机或游戏。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成绩也一直很不错,在班里排名前五。
"看吧,我的教育方法是对的。"我得意地对妻子说,"李阳多专注,多有自制力。"
"那是因为他从小就被你压抑了。"妻子不以为然,"你看他在同学面前多自卑,连手机都没碰过,别人谈论什么他都插不上话。"
"插不上话就对了!那些都是无聊的东西,不谈也罢。"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相比之下,李明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妻子给他买了一个儿童平板,安装了一些教育软件和益智游戏。
"妈妈,这个游戏好好玩!"李明兴奋地向妻子展示着屏幕上的内容。
"是吗?你学到了什么?"妻子耐心地问。
"我学会了英语单词,还知道了很多动物的名字!"李明开心地说。
我在一旁冷眼旁观,心想这不过是糖衣炮弹,迟早会让孩子上瘾的。
但令我意外的是,李明并没有表现出沉迷的迹象。他会主动控制游戏时间,到了妻子规定的时间就会乖乖关掉设备。
"时间到了,我要写作业了。"李明很自觉地说。
"真乖。"妻子夸奖道,"明天可以继续玩。"
我心里有些不服气,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孩子的自制力总有一天会崩溃的。
04
初中时期,两个孩子的差异更加明显了。
李阳升入了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依然优秀。但我开始注意到他的一些问题:性格越来越内向,很少和同学交流,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李阳,你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我关心地问。
"还行吧。"他简短地回答,然后继续埋头做作业。
"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没有,就是学习。"
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担心,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专心学习的孩子就应该这样。
而李明升入初中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不仅学习成绩不错,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交了很多朋友。
"爸爸,我今天参加了学校的编程兴趣班!"李明兴奋地向我汇报。
"编程?"我一愣,"那不是要用电脑吗?"
"是啊,老师教我们做小游戏,特别有意思!"李明说,"我做了一个小动画,想给你看看。"
我的第一反应是反对,但妻子在一旁说:"让他试试吧,说不定有天赋呢。"
看着李明期待的眼神,我勉强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很多事情。
05
高中三年,是两个孩子命运的分水岭。
李阳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我为此感到骄傲。但随着高中课业压力的增加,他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爸,我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了。"李阳有一天这样对我说。
"怎么会?你一直都很优秀啊。"我不解地问。
"现在的题目很多都需要查资料,需要用电脑,但我不会用。"李阳苦恼地说,"老师让我们做PPT展示,我连PowerPoint都不会。"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沉。我没想到我的"保护"竟然成了他的障碍。
"那你可以学啊,这些东西很简单的。"我说。
"可是我现在学这些,会不会影响学习?"李阳担心地问,"您不是说电子产品会影响成绩吗?"
这个问题让我无言以对。我意识到,我可能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观念。
与此同时,李明在初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各种编程比赛中获奖。
"爸爸,我获得了省青少年编程大赛一等奖!"李明高兴地拿着奖状跑回家。
"真的吗?"我看着那张金灿灿的奖状,心情复杂。
"是的,而且评委老师说我很有天赋,建议我继续深入学习。"李明说,"妈妈已经给我报了暑假的编程训练营。"
我看向妻子,她正满脸自豪地看着小儿子。
"建华,你还坚持你的观点吗?"妻子意味深长地问。
我没有回答,但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06
高考前夕,两个孩子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阳虽然依然努力学习,但我能感觉到他的焦虑和迷茫。他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对其他事情都一窍不通。
"爸,我想学计算机专业。"李阳突然对我说。
"计算机?为什么?"我问。
"因为...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有前途。"他的回答有些犹豫,"而且弟弟在这方面这么厉害,我也想试试。"
听到他提到弟弟,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是李阳第一次表现出对李明的羡慕。
"你确定吗?你对计算机了解吗?"我问。
"不太了解,但我可以学。"李阳说,"总比什么都不会强。"
他的话让我心痛。这个从小就听话懂事的孩子,现在却显得如此缺乏自信。
而李明则完全不同。他已经被保送到了省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还收到了好几所知名大学的预录取通知。
"爸爸,清华大学的老师想见见我。"李明兴奋地说,"他们想了解我的编程项目。"
"什么项目?"我好奇地问。
"我开发了一个智能学习助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题目难度。"李明详细地解释着,"已经有一些学校想要试用了。"
07
听着他的描述,我震惊得说不出话。这个十五岁的孩子,竟然已经能够开发出实用的软件了。
"这...这是你一个人做的?"我难以置信地问。
"当然不是,我有一个团队,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学。"李明说,"我们一起研究,一起进步。"
看着他自信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现实给了我一记重击。
李阳考了558分,刚好过了一本线,最终被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录取,专业是他不感兴趣的工程管理。
"爸,我没考好。"李阳低着头对我说,眼中满含愧疚。
"没关系,已经很不错了。"我安慰他,但心里却很失落。
以李阳一直以来的成绩,这个结果确实不理想。我想可能是高考发挥失常,或者是压力太大导致的。
而李明还在读高二,但已经确定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预录取。这在我们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李工程师,你家小儿子真是了不起啊!"同事们纷纷恭喜我,"清华啊,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面对大家的祝贺,我笑得很勉强。我为李明感到骄傲,但同时也为李阳感到愧疚。两个同样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建华,你现在明白了吗?"妻子私下里对我说,"不是电子产品毁了孩子,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影响了他们。"
"我..."我想要反驳,但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事实摆在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教育理念可能存在问题。
08
大学期间,两个孩子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李阳在大学里过得并不开心。他告诉我,很多课程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而他的基础太差,总是跟不上。
"爸,我想转专业。"大一下学期,李阳这样对我说。
"转什么专业?"我问。
"计算机科学。"他坚定地说,"我想学编程。"
"可是你现在才开始学,会不会太晚了?"我担心地问。
"晚也要学。"李阳说,"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
看着他坚决的表情,我同意了他的要求。但转专业意味着要从头开始,李阳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与此同时,李明在清华的生活如鱼得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好几篇论文。
"爸爸,我想本硕连读。"李明在电话里对我说,"导师说我很有研究天赋。"
"当然可以,你自己决定就好。"我说,"我们都支持你。"
听着小儿子充满激情的声音,我为他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为大儿子感到心酸。同样是我的孩子,为什么命运会如此不同?
09
李阳转专业后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需要补修很多基础课程,每天都学习到深夜。
"爸,编程真的很难。"李阳有一次疲惫地对我说,"我感觉自己永远都追不上别人。"
"慢慢来,不要急。"我安慰他,"你已经很努力了。"
"可是我看到那些从小就接触编程的同学,他们学什么都很快。"李阳沮丧地说,"我有时候觉得,如果我从小也能接触这些就好了。"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我的心。我意识到,我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他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让他失去了培养兴趣和天赋的最佳时期。
"李阳,对不起。"我诚恳地对他说,"是爸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爸,我不怪您。"李阳摇摇头,"您是为了我好,我知道的。"
他的理解让我更加愧疚。这个善良的孩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埋怨过我。
大学毕业后,两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更加明确了。
李阳虽然努力学习了四年编程,但由于起步太晚,基础不够扎实,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薪水也不高,而且经常加班。
"爸,我可能不适合做程序员。"李阳沮丧地对我说,"我总是比别人慢,老板对我也不满意。"
"那你想做什么?"我问。
"我也不知道。"他茫然地说,"我好像什么都不擅长。"
10
看着他迷茫的样子,我心如刀割。这个曾经成绩优异的孩子,现在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而李明则完全不同。他在清华完成了本硕连读,还申请到了MIT的博士项目,准备出国深造。
"爸爸,我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一些贡献。"李明充满理想地说,"我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我由衷地说。
看着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状态,我开始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李阳工作一年后,最终还是辞职了。
"爸,我实在干不下去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我决定考公务员。"
"考公务员?"我有些意外。
"是的,我觉得我可能更适合稳定的工作。"李阳说,"编程这一行变化太快,我跟不上。"
我想要劝他坚持,但看到他疲惫的样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李阳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每天在家复习。而此时的李明,已经在MIT开始了他的博士研究。
"爸爸,我的研究项目很有意思。"李明在视频通话中兴奋地说,"我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可能会在医疗诊断方面有重大突破。"
"听起来很厉害。"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会的。对了,哥哥怎么样?"李明关心地问。
"他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我说。
"是吗?哥哥加油!"李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11
李明的话让我很感动,但也让我更加愧疚。如果不是我的错误教育,李阳本来也可能有更多的选择。
公务员考试的结果并不理想,李阳没有考上心仪的岗位,最后只能选择了一个待遇一般的基层职位。
"爸,我可能就这样了。"李阳无奈地说,"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吧。"
"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我鼓励他。
"什么机会?"李阳苦笑道,"我没有技术,没有特长,能有什么机会?"
他的话让我无言以对。确实,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核心技能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
工作后的李阳变得越来越消沉。他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就是看电视、睡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你有什么爱好吗?"我试图了解他的想法。
"没有。"他淡淡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竟然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而远在美国的李明,生活得充实而精彩。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参与了多个社会活动,交了很多朋友。
"爸爸,我在这边组织了一个中国学生会。"李明在电话里说,"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很有意思。"
"你不觉得累吗?"我问。
"不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会累呢?"李明开心地说,"而且通过这些活动,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12
听着他充满活力的声音,我既为他骄傲,又为李阳感到遗憾。
同样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就在我为两个孩子的差距感到困惑和自责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发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那天,我在整理李阳的房间时,无意中翻到了他的大学日记。
本来我不应该看的,但其中一页内容让我震惊不已。
"今天又是痛苦的一天。看着室友们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讨论着我从未听过的技术概念,我感觉自己像个外星人。为什么我什么都不懂?为什么我从小就被禁止接触这些?我恨我自己,也恨..."
看到这里,我的手开始颤抖。
我翻到下一页,看到了更令人心碎的内容,让我的身体瞬间就像如坠冰窟般的颤抖不已...
来源:小小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