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代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多次的兔死狐悲,终于轮到了自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2:24 1

摘要:因为史料笼统,很容易误以为王处直是王郜的亲叔父,和老节度使王处存是亲兄弟,还有同母和异母的说法。有心人可能还会为王处存、王处直哥俩长达32岁的年龄差距惊叹。但是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王处存的父亲叫王宗,王处直的父亲叫王寮,这俩可能是亲兄弟,但绝不是同一人。所

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郜派叔父后院军都知兵马使、马步都将王处直抵御中原大佬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

因为史料笼统,很容易误以为王处直是王郜的亲叔父,和老节度使王处存是亲兄弟,还有同母和异母的说法。有心人可能还会为王处存、王处直哥俩长达32岁的年龄差距惊叹。但是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王处存的父亲叫王宗,王处直的父亲叫王寮,这俩可能是亲兄弟,但绝不是同一人。所以王处存和王处直最多也是堂兄弟。

王家是禁军神策军出身,王宗善于经商,富比王侯,后来王处存出镇一方,王处直作为本家堂弟大概也就跟着去了。

这次对敌,对方的统兵主将是不好对付的张存敬。王处直请求依城为栅,等敌人累了再打。孔目官梁汶却说,以前幽州卢龙军、镇州成德军三十万来袭,却被不满五千的义武军一战而败,现在义武军有三十万,为什么要怕军队不过三万的张存敬,反而要守城自保呢?

沙河一战,王处直大败,死者过半。

然后节度使王郜就出奔投靠了队友并州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一说并不是为了躲避朱全忠,而是败军拥戴王处直回来赶走了他。

总之接下来义武军的烂摊子就是王处直收拾了,他被推为留后,也就是代理节度使,这样他就有了和朱全忠谈判的身份。

面对兵临城下的朱全忠,王处直登城喊话:“我尽忠朝廷,也没打您,您为啥打我?”朱全忠说:“你军为什么依附河东,还帮他打邻居?”王处直答:“我哥和晋王同时立功,疆域相邻,又有姻亲,彼此修好往来是常理——我现在就改。”

朱全忠同意了王处直的名义归顺,也就节约了攻城的代价。梁汶作为替罪羊被灭族给朱全忠交代,王处直以缯帛十万为朱全忠犒军;朱全忠回去后就上表,请求让王处直转正,又加检校左仆射,也就是名誉的尚书省二把手主事。

当时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也派了儿子刘守光来救定州,被张存敬大败。

这样整个河北除了李克用和刘仁恭以外,都成了朱全忠的小弟。

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兵分五路讨伐李克用,其中一路走飞狐陉的就是王处直。此次并没有消灭李克用。

天祐四年(904年),朱全忠迫使被挟持迁都洛阳的昭宗加王处直太保,也就是位列三公;封太原王。

同年,朱全忠弑君,立唐哀帝;三年后操纵禅让,建立后梁,即梁太祖;加王处直兼侍中,也就是门下省名誉长官;封北平王。

当时为了避梁太祖父朱诚的名讳,成德军改为武顺军,节度使王镕被封为赵王。从唐末开始,王镕、王处直就不给朝廷纳税,只给朱全忠上贡。朱全忠成了梁太祖,他们以为还能这样下去。

但是梁太祖觉得这俩小弟难免哪天有二心。开平四年(910年),趁刘守光对义武军也有所图谋,他派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率军北上,说是要帮忙抵御刘守光。这时候的刘守光已经推翻亲爹,自领卢龙军了。

等梁军设计夺取武顺军的深州、冀州,下一个目标就是治所镇州,王镕看没道理可讲了,凭自己却又打不过,就派使者向刘守光、李存勖求援。这时候李克用已经死了,李存勖是他的继承人。王镕的使者到了才发现,王处直的使者也到了,真是兔死狐悲,两家使者说的也是同一件事,拥戴李存勖为抗梁盟主。

同样的局势,都明白对家互撕是自己的好事,李存勖和刘守光却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和决策:李存勖觉得该拉这几位一把,刘守光却觉得看戏就好。

王镕、王处直转投李存勖,也就追随了李存勖的复唐口号,用回唐朝天祐年号,武顺军也不避讳了改回了成德军。

王处直派五千军队在柏乡之战为晋军助拳。此战李存勖大胜,一路追杀,甚至围攻魏博军治所魏州。

这时候,刘守光也向王镕和王处直派了使者:我知道你们南下了,我也有三万精骑,我也想亲自带兵来给你们开路,这样我们就是四镇联军了,那时一定要有一个盟主,等我来了,谁来当盟主呢?

这哪是要帮忙啊,这是在威胁啊!

李存勖虽然蔑视刘守光不救赵国,但将领们说为了专心南下,必须先解决刘守光,加上梁军救兵也来了,就放弃了死磕魏州。

眼看后梁大败,刘守光野心萌发,先试探性地派使者叫王镕、王处直尊他为尚父。李存勖得知后,听从将领们的建议,与王镕、王处直、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天德军节度使宋瑶联名奉册推刘守光为尚书令、尚父,其中后三者都是李存勖的下属,当然都是按李存勖的意思办事;想让他灭亡,就先让他疯狂。

刘守光以为六节度使都怕他了,果然骄傲了,以藩镇的身份对梁太祖说自己被晋王等推戴,不敢受,要太祖授他河北都统,以便他平定晋、赵。太祖也知道刘守光的本质,派使者去册命他为河北道采访使。刘守光临时研究了受册程序,才知道尚父虽然尊贵,却还是大臣,没有郊天、改元这种皇帝专属的权限,大怒,自称燕帝。他的应天元年(911年),就是唐朝的天祐八年。

刘守光不等过年就向义武军发难,攻打容城,王处直向晋国求援。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率兵三万接单,在易水会合赵将王德明、义武将程岩,联手攻克燕国祁沟关,围涿州,劝降刺史刘知温,一路打到了幽州,刘守光厚着脸皮向梁求救,梁太祖就亲征河朔,再遭大败。

两年后(913年),燕亡,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擒。王镕、王处直邀请李存勖路过展示胜果。李存勖途经义武军时,和王处直一起去拜了北岳恒山庙。

此前,梁太祖刚被杀。

转过年就是天祐十一年(914年)了。王镕本来以梁太祖所任的尚书令自称,下属劝说,您都和梁决裂了还用梁给的官职蹭唐太宗登基前的热度合适吗,晋王身为盟主都没有这个高位,不如?

王镕和王处直各自派使者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先辞再受,于是以尚书令时期的唐太宗为例,开府置行台。

天祐十五年(918年),因为李存勖新得了叛变的魏博军,以为可以一举灭梁,王处直以步骑万人入股,这就是胡柳陂之战,结果两败俱伤。

天祐十八年(921年),王德明兵变杀害取代养父王镕。李存勖假意接受,但得知王德明与梁勾结,还是出兵为王镕复仇。

王处直再次兔死狐悲,当初跳车无非是担心梁灭了赵就轮到北平,如今如果晋灭了赵,又当如何?于是不但不出兵配合,还以合力抗梁为由,意图说和。李存勖不肯。

这时候的王处直兼着中书令,有个女儿嫁给了北京留守李存纪,正好与李存勖的弟弟同名,是否一人,尚待考证;儿子不少,但大都年轻;庶长子王郁不得宠,当初就跟着王郜跑了路。此时王郜早就死了,王郁做了李克用的女婿,受任新州团练使。王处直就罔顾众将劝谏,走弃儿的门路,让王郁鼓动契丹入侵。只要李存勖不得不分心,赵国就安全了,北平国也就安全了。

王郁表示,儿子不能白帮这个忙,除非……

王处直答应了。

这下节度副大使王都不干了。他本名刘云郎,被妖人李应之捡到,因为“有贵相”才被送给王处直当儿子。李应之因此横行,结果死于兵变,王都也差点陪葬;王处直一边论功行赏,一边记名杀人,无一得免。

王郁恨王都冒牌货,他也不甘让位,就和书吏和昭训合谋,趁王处直在城东宴请王德明的使者后回家,率领王处直设立了给他统领的新军数百人发难。

王处直和妻妾都被囚禁,子孙、心腹都被王都杀了,除了跑得快的比如小儿子王{威阝},还有观察推官、未来的旧唐书挂名主编宰相刘昫;也有一些早就因事离开的也没事,如后来的后唐宰相豆卢革、官员李德休、李鏻。

原来,两边的干儿子都不是好人。但是王处直先不当自己人,李存勖也就准了王都代父。

次年(922年),王都还去看干爹,王处直挥拳就打他的胸口,大骂负恩逆贼,苦于没有兵刃,就咬王都的鼻子。

不久,王处直就死了,气死的还是被杀的,谁知道呢?

他的身后事还得王都操办——王处直墓原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浮雕因被盗流落美国被追回;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他的墓志上,王都甚至还挂在楚国夫人卜氏名下成了嫡子。

来源:喜欢历史的暮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