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领跑全球!内蒙古首条纯绿电高铁开工,全程零碳驶出草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2:46 2

摘要:9月18日,随着最后一榀900吨箱梁稳稳落在桥墩上,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铁(呼鄂高铁)内蒙古段全面开工。这条全长203公里的“草原快线”将全部接入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两地风光电站,建成后成为世界首条100%绿电供应的高速铁路,年均减碳42万吨,相当于塞罕坝林场一

9月18日,随着最后一榀900吨箱梁稳稳落在桥墩上,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铁(呼鄂高铁)内蒙古段全面开工。这条全长203公里的“草原快线”将全部接入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两地风光电站,建成后成为世界首条100%绿电供应的高速铁路,年均减碳42万吨,相当于塞罕坝林场一年半的吸碳量。

全线绿电,怎么做到?

呼鄂高铁沿途新建4座220千伏牵引变电所,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直接与草原上670万千瓦风电、光伏对接。国铁呼和浩特局供电部副主任韩冰介绍,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配套储能格外关键,“我们在四子王旗配套200兆瓦/800兆瓦时储能站,白天把富余光伏存起来,夜里风大时再放出去,确保列车不管几点发车,都能用上稳定绿电。”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仿真结果显示,即便在极端无风无光72小时情景下,储能+余电互济仍能让列车以300公里时速空载运行6小时,“恶劣天气不断电”成为硬标准。

列车自己也会“发电”

除了外部绿电,列车本身也装满“黑科技”。中车唐山公司提供的CR400BF-GZ型高寒动车组,在车厢底部加装“制动能量回馈”系统,每次刹车可将70%能量回收至车载储能电池,单列车一年可回充180万度电,足够500个家庭用一年。

列车外壳则采用新型碳化硅复合材料,重量比铝合金减轻1.2吨,整车综合能耗下降8%。“跑得快、吃得少、还零碳,这就是下一代高铁的样子。”中车唐山项目总工刘峰说。

草原生态“零打扰”

高铁穿越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极其严苛。建设方铺设国内首条“静音钢轨”——在钢轨腰部黏贴高阻尼橡胶,列车通过时噪声降低5分贝,相当于把声音“砍掉三分之一”;桥梁段安装可拆卸声屏障,候鸟迁徙季可快速拆除,避免打扰鸟类迁飞路线。

自治区林草局监测显示,施工两年以来,保护区内遗鸥数量由前年的1800只增加到今年的2100只,“铁路近了,鸟没减少,反而多了。”

牧民得实惠:塔拉滩上“风光”变“钱景”

高铁沿线要建550公里500千伏输电线路,需要征用部分草场。政府采用“风光入股”模式:牧民以草场租金入股新能源项目,每年享受固定收益分红。杭锦旗牧民巴雅尔算了一笔账:他家300亩草场入股风电场,20年合同期内每亩年分红120元,比单纯租草场多收入60%,还能继续放牧,“草场还是那片草场,只是上面多吹了几台风机,日子更有盼头。”

经济账:呼鄂“一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

目前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自驾需3小时,高铁通车后缩短至59分钟。自治区发改委测算,到2030年,呼鄂高铁年客运量将达250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增加180亿元,鄂尔多斯羊绒、呼和浩特奶制品“朝发午至”,快速融入京津冀大市场。

“早上北京喝完豆汁,中午就能到草原吃手把肉,下午看沙漠,晚上返回北京。”国铁呼和浩特局客运部部长李欣这样描绘未来的“草原一日游”。

写在最后

当钢铁长龙遇上草原风光,当“风”与“光”化作车轮下的澎湃动力,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想象:不仅能跑出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速度,更能跑出零碳排放的中国质量。呼鄂高铁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它带走的不是煤炭,而是清洁的风;它留下的不仅是轨道,还有更加碧绿的草原与更加蔚蓝的天空。一条“零碳高铁”,让草原深处的美好,奔向世界。

来源:乐观的芒果SWcdM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