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与硬科技,谁将率先冲击万亿市值?资金已悄悄下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8:28 1

摘要:"我押恒瑞,它管线里光三期临床就12个。"凌晨两点的雪球热帖上,这条留言被顶到最前面。另一边,有人贴出英伟达GB200订单截图:"算力芯片才是真印钞机。"

当恒瑞医药的12个三期临床管线遇上英伟达的GB200芯片,一场关于未来投资主线的辩论正在机构投资者间激烈展开。

"我押恒瑞,它管线里光三期临床就12个。"凌晨两点的雪球热帖上,这条留言被顶到最前面。另一边,有人贴出英伟达GB200订单截图:"算力芯片才是真印钞机。"

这场争论背后,是投资者对未来主线的分歧与探索。最新机构投票显示,在未来三年可能冲击万亿市值的候选名单中,创新药与硬科技各占半边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药明康德对阵中芯国际、寒武纪、比亚迪半导体。

01 创新药崛起,恒瑞的12个三期临床管线

创新药板块正迎来爆发期。2024年第一季度,创新药领域融资额同比上涨41%,显示出资本对这一赛道的高度认可。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正处于从"仿制药主导"向"创新药驱动"的战略转型深化期。公司目前拥有12个三期临床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免疫疾病等多个高需求领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HER2 ADC(SHR-A1811),针对乳腺癌、胃癌等适应症,临床数据优于国际竞品,肺癌客观缓解率(ORR)达73%,预计2025年获批,峰值销售额可达50-80亿元。

在代谢疾病领域,恒瑞的GLP-1/GIP双靶点药物(HRS9531)也进展迅速。减重适应症Ⅱ期临床显示,36周体重降低22.8%,对标礼来Tirzepatide,预计2027年上市,潜在市场超100亿元。

恒瑞医药的国际化战略也在加速推进。2024-2025年累计授权交易超140亿美元,包括与GSK的120亿美元合作(PDE3/4抑制剂HRS-9821)以及与默沙东的19.7亿美元合作(Lp(a)抑制剂HRS-5346)。

02 硬科技爆发,GB200芯片的万亿订单

硬科技领域同样迎来爆发式增长,以英伟达Blackwell GB200芯片为代表的算力芯片需求激增。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GB200客户,2024年第四季度订单量激增3-4倍,订单量超过其他所有云服务商的总和。微软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Blackwell GB200订单量已从之前的300-500个机柜激增至约1400-1500个机柜,其中约70% 为NVL72,最高增幅达400%。

GB200 NVL72服务器将多个GB200驱动的系统整合到一个机架中,包含18个计算节点,每个节点配备2块GB200主板,共计72个GPU芯片。这些芯片引入第五代NVLink技术,单个NVLink域最多可连接576个GPU,总带宽超过1 PB/s,快速内存容量超过240 TB。

与光通信相比,铜缆成本仅为AOC的十分之一,虽然CPO在功耗、密度、距离都更有潜在优势,但当前产业链还不成熟。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在GB200中大量采用铜连接方案的原因。

03 政策红利,创新药纳入医保速度加快

政策面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医保局文件显示,2025年已有25款国产新药进入医保,放量速度比往年快一倍。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与基本目录调整同步进行。这一举措为创新药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渠道,有助于加速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

医保支持政策为创新药提供了更好的支付环境。2025年丙类医保目录发布,创新药定价机制优化,恒瑞12款产品纳入医保,包括GLP-1药物恒格列净。

审批加速也是政策红利的重要体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创新药为战略新兴产业,恒瑞的瑞康曲妥珠单抗等8个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疗法,上市周期缩短30%。

04 资金流向,机构悄悄下注两大赛道

资金正在悄悄向创新药和硬科技两大赛道聚集。科创板半导体指数年内反弹38%,显示出资金对硬科技板块的青睐。

在创新药领域,恒瑞医药2024年末获得社保基金增持2000万股,高瓴资本维持1.5% 持股比例,显示长期信心。虽然当前恒瑞市盈率(TTM)约65倍,高于行业平均(48倍),但低于历史中枢(75倍),表明投资者愿意为创新药龙头支付溢价。

机构对恒瑞医药的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花旗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55亿、419亿、493亿元(CAGR 18%),创新药收入占比从50% 升至65%。2027年净利润预计达127亿元,净利率提升至25.6%。

在硬科技领域,英伟达的GB200芯片受到微软等巨追捧,反映出市场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Blackwell芯片的产能扩张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初启动,预计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将在15万到20万块之间,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将显著增长200% 到250%,达到50万到55万块。

05 未来展望,谁将率先突破万亿市值?

创新药与硬科技,谁将率先突破万亿市值?从目前情况看,两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创新药的优势在于市场空间巨大。以恒瑞医药的GLP-1药物为例,全球GLP-1RA药物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1300亿美元,其中减重领域将以27% 的年复合增长率贡献近半份额。中国拥有超过2亿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超重和肥胖人群数量也十分庞大,市场潜力巨大。

硬科技的优势在于技术壁垒高,需求旺盛。AI算力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GB200 NVL72服务器具备130TB/s 的NVLink多节点全互联带宽,满足了训练大模型对高速互联的需求。

从估值角度看,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若国际化成功,市值有望突破6000亿元。硬科技企业的估值也在快速提升,中芯国际、寒武纪等公司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获得溢价。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已经不再关注地产链,这反映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创新药和硬科技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药与硬科技之争,本质上是关于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创新药关乎生命健康,硬科技决定国家竞争力,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从投资角度看,两个赛道都有巨大机会。创新药龙头企业凭借丰富的研发管线和国际化能力,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硬科技企业则受益于国产替代和全球数字化浪潮,需求持续旺盛。

或许,我们不必急于判断哪个赛道更好,而是应该关注每个赛道中的优秀企业。无论是恒瑞医药的12个三期临床管线,还是英伟达的GB200芯片,都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