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中国农机差?长沙造1200马力机!服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9:42 1

摘要:9月19号上午,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的厂区里比赶大集还热闹——扛着相机的记者挤在警戒线外,穿蓝色工装的技术员们时不时探头往生产线瞅,还有从黑龙江、新疆赶来的农场主,攥着手机对着出口处拍,所有人都在等那台传说中"能跟国外农机叫板"的"巨无霸"。

长沙造出全球最大马力拖拉机!30吨"巨无霸"硬核打脸"中国农机不如国外"

9月19号上午,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的厂区里比赶大集还热闹——扛着相机的记者挤在警戒线外,穿蓝色工装的技术员们时不时探头往生产线瞅,还有从黑龙江、新疆赶来的农场主,攥着手机对着出口处拍,所有人都在等那台传说中"能跟国外农机叫板"的"巨无霸"。

九点半刚过,生产线的大门缓缓打开,一台银灰色的大家伙慢慢挪了出来——现场瞬间安静了两秒,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这台型号叫DX7004的拖拉机,长8.3米,差不多是3辆家用轿车头碰头连起来的长度;宽4.2米,比小区里的双车道还宽半米,开过去得特意留够空间;高3.7米,快到两层楼的窗台,我站在旁边得仰着脖子才能看到车顶;重量更吓人,30吨,相当于6头成年大象叠在一起的分量,轮胎比我小腿还粗,碾过地面时都能听到轻微的震动。

"别光看个头,这里面全是咱自己的技术!"研发部的张工挤开人群,指着拖拉机底盘上的线路盒说。他手里拿着个平板,上面翻着设计图:"数字化底盘是去年冬天熬了6个月改出来的,光测试就跑了2000多公里,从湖南的丘陵地到东北的黑土地都试过;核心零部件从齿轮到电机,没找过一家国外厂商,连控制机器的'大脑'——那个控制系统,都是我们团队12个人熬了三个多月,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一分钱专利费都没给国外交!"

围着看的人里,从东北来的王大哥忍不住问:"1200马力到底有多猛?俺们农场用的国外800马力拖拉机,拉个5米的犁都费劲。"张工一听就笑了,拉着他往驾驶室旁边走:"你看这动力参数——最大输出1200马力,相当于8辆家用SUV的动力加起来;峰值扭矩4500牛米,就算地里有拳头大的硬土块,也能直接耕碎,不用回头补耕。去年在新疆的农场试机,它拉着6米宽的播种机,一小时能种120亩地,比国外的机器快了三分之一!"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智能驾驶功能。张工按了下平板上的按钮,拖拉机没坐人,却顺着预先画好的路线慢慢动了起来。驾驶室旁边的屏幕上,北斗定位的信号一直在跳,误差显示"±2厘米"。"就算车速提到每小时15公里,它也能保持厘米级精准,"张工拍了拍屏幕,"去年在河南的小麦田试播种,用它种的行距误差没超过3厘米,秋收的时候每亩地比人工种的多收了20公斤。以后农场主不用再顶着太阳坐在驾驶室里,在办公室用手机就能操控,多省心!"

王大哥听得眼睛都直了,伸手摸了摸拖拉机的履带:"俺们农场有3万亩地,以前用国外的机器,保养一次得花2万多,零件坏了还得等国外寄过来,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耽误下地就亏大了。这台要是能买,俺今年冬天就想订两台,不光省钱,还不用看国外厂商的脸色!"

其实中联重科在农机这行早不是"新手"了。2014年才正式入局,比一些老厂商晚了十几年,但硬是靠技术追赶——2021年成了中国首家联合国农业机械长期采购合作商,现在联合国在非洲、东南亚的农场,好多用的都是他们家的收割机。国内市场更不用说,轮式收割机、烘干机、履带旋耕机的份额年年稳居前三,中大马力拖拉机的出口量连续三年国内第一,去年光出口到俄罗斯、巴西的就有1200多台。

中午的时候,DX7004慢慢驶出厂区,准备运往新疆做后续测试。阳光照在银灰色的机身上,远远看去像个移动的"钢铁堡垒"。张工站在路边看着它走远,跟我们说:"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农机不如国外',现在这台机器摆在这里,就是最好的回答——咱不光能造出来,还能造得比国外的好,造得让农民用着省心、能赚钱!"

现场的记者们还在围着拍照,王大哥已经拉着技术员问起了订机流程。这台"巨无霸"拖拉机,不光是个大机器,更像是中国农机技术的"名片"——往后说起高端农机,咱中国造也能占一席之地了!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