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数据集,是什么?如何建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09:58 1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文旅行业的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数据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文旅行业的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数据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高质量数据集”概念,将其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核心载体,并对行业数据集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本文深入探讨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的应用场景与价值体现、数据来源、怎么建设等问题,并探讨其在文旅产业中的价值与意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困惑:景区引流容易留客难,游客数据采集了一大堆却不知如何变现?或者,明明投入了不少资金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却发现各平台数据割裂,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文旅行业数据资产化进程中的共性痛点。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文旅行业的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数据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

所谓数据集,是经过系统性采集、清洗、标注和治理的结构化数据资产,可直接用于开发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能有效提升模型表现的数据的集合。高质量的文旅数据集能够支撑文旅资源保护、智慧旅游建设、优化游客体验及支撑科学决策,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智能引擎。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高质量数据集”概念,将其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核心载体,并对行业数据集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本文深入探讨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的应用场景与价值体现、数据来源、怎么建设等问题,并探讨其在文旅产业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应用场景与价值体现

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的建设,最终是为了支撑丰富的应用场景、发挥数据价值。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方向:

一是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

文化资源保护与修复:高质量文旅数据集在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对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展示,建立数字档案,为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云南广播电视台的项目对云南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自然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数字化保存和保护。该项目通过高清、超高清乃至未来更先进的影像技术记录相关内容,并构建成结构化、可解析的数据集,为这些宝贵资源建立“数字基因库”,使其得到永续留存和研究利用。目前,云南广播电视台已累计存储相关视频超过20万小时、音频超过10万小时,为数据集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初步构建了民族服饰、地标建筑、珍稀动植物、主持人语音四大特色数据集,已形成16万条高质量可标注数据,为多模态模型训练微调和AIGC内容生成提供关键支撑。

二是监测管理与决策支持

产业监测与管理方面:文旅数据集可以用于对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监测和管理。例如,对景区运营的监测,包括每日游客量、停留时长、消费构成等,帮助景区优化运营管理和产品供给;对旅游企业的监测,如旅行社业务量、酒店入住率、旅游项目热度等,为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通过数据平台,管理者还可以实现应急指挥市场监管:实时监控景区人流和安全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调度资源;监测旅游舆情和投诉数据,快速响应处理市场问题。

决策支持方面:通过对文旅大数据的分析,政府部门可以全面掌握旅游经济运行态势和产业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例如,利用高质量数据集可以监测旅游经济指标(游客量、收入、消费结构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市场波动并采取调控措施。又如,通过客流监测和预测,可以提前预判热点景区的客流高峰,指导错峰出行和应急管理。再如,通过游客画像分析,了解客源地分布、游客偏好和满意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数据集使政府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例如:票付通依托高标准数据资源体系,深度赋能景区经营决策优化、游客个性化服务、特定人群公益服务创新、客流智能管控及数字人AI伴游等核心场景。平台已与残联、教育、退役军人等多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特定人群身份数据集,为景区基础设施升级与精准营销策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是精准营销与市场拓展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高质量的游客数据是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通过对游客行为和偏好的分析,企业可以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例如,OTA平台利用用户搜索和预订数据,为不同客群推荐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提高转化率。景区和目的地则可以根据客源地和兴趣画像,在相应市场投放宣传内容,实现精准引流。此外,数据还能用于产品创新服务优化。比如,通过分析游客在景区内的移动轨迹和停留热点,优化游览路线和设施布局;根据游客评价数据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例如:贵州兴义万峰林景区通过积累的数据构建消费行为图谱,分析游客的需求与行为偏好,为做好精准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提供了可靠支持。近日,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将其45项核心数据知识产权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进行登记,并通过部分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从贵州银行获取4000万元贷款支持。这是贵州首例文旅产业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案例,其融资额度也创下贵州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最高纪录。

四是提升文旅内容和产品体验

高质量文旅数据最终要惠及游客,提升旅游体验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借助数据和AI技术,各种智慧旅游应用层出不穷:智能导游导览、个性化行程规划、实时交通和天气提醒、AR/VR沉浸式体验等,都需要以丰富的数据为支撑。通过高质量数据集的支撑,游客可以获得更贴心、更智能的服务,真正实现“一机在手,畅游无忧”。

例如:贵州贵旅数网公司今年4月推出的“黄小西”旅游服务智能体,基于持续更新的旅游资源、涉旅企业、商品、交易、游客五大基础库,为游客提供“数据×智能行程规划、数据×酒店智能服务、数据×风险智能预警、数据×多渠道嵌入”产品矩阵。通过融通嵌入平台的产商品等数据,“黄小西”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嵌入平台的智能客服,实现服务平台内部信息问答到交易闭环的一站式服务。

二、数据来源

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的建设,首先需要汇聚多源异构的数据。文旅数据来源广泛,涵盖政府部门、行业平台、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多个渠道。具体而言,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

一是政府部门数据: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掌握着大量基础数据,如景区景点信息、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文化活动和节庆数据、旅游统计年鉴等。此外,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数据(如人口流动、交通流量、天气状况)也与文旅密切相关。这些官方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是构建文旅数据集的重要基础。

二是行业平台数据: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平台提供了宝贵的业务数据。例如,OTA(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同程、飞猪、美团等积累了海量的游客行为数据,包括搜索查询、浏览记录、预订订单、点评评价等。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也存储着游客消费、入住、票务等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对于分析旅游趋势和进行精准营销至关重要。

三是互联网用户数据:社交媒体和旅游社区是获取游客UGC(用户生成内容)的重要来源。例如,马蜂窝、穷游网、去哪儿等旅游社区上的游记攻略、问答点评,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旅游相关帖子和短视频,都蕴含着游客的真实体验和反馈。通过网络爬虫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抓取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用于分析游客情感、热点话题和目的地口碑。

四是物联网感知数据: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各类物联网设备在景区和城市中部署,实时采集客流、位置、环境等数据。例如,景区和博物馆的闸机和摄像头可以统计入园人数和客流分布,Wi-Fi探针和手机信令可以定位游客轨迹,环境传感器可以监测景区和博物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这些实时感知数据为客流监测、安全管理和环境监控提供了依据。

三、文旅数据集怎么建?

弄清了数据来源,下面来拆解一下建设步骤,其实就是“明确目标→找数据→理数据→管数据→用数据→保落地”的全流程。

第一步:定目标——别盲目建,先想“服务谁”

建数据集前先问自己:数据是给游客用?给景区用?还是给政府决策用?目标不同,数据重点完全不一样:

服务游客:重点抓“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数据(比如酒店余房、景区预约、交通接驳);

服务景区:聚焦“运营数据”(比如实时客流、设施故障、游客投诉);

服务政府:侧重“宏观数据”(比如文旅GDP占比、跨市游客流动、文旅资源分布)。

第二步:找数据——5个渠道凑齐“文旅数据全家桶”

很多人愁“数据从哪来”,其实身边到处都是数据源,关键是“找对人、用对方式”:

政府要“共享”:比如文旅局的“景区数据”、交通局的“公交线路”、气象局的“景区天气”,这些都能通过政务数据平台对接;

企业要“同步”:景区的票务系统、酒店的预订数据、旅行社的线路信息,直接用API接口同步到数据集;

IoT要“采集”:景区门口可装“客流计数器”、停车场可装“余位传感器”、观景台可装“温湿度检测仪”;

游客要“自愿给”:比如通过小程序问卷、互动抽奖,让游客填“出行偏好”,但别过度要隐私;

第三方要“合作”:携程、飞猪的订单数据、小红书的旅游攻略、大众点评的评价,这些可以通过商业合作或合规爬取获取。

第三步:理数据——把“脏乱差”数据变“干净可用”

原始数据就像“没整理的衣柜”,这时候要做3件事:

清洗:删重复数据(比如同一游客重复预约)、补缺失数据(用9月和11月的均值补10月的缺口)、改错误数据(把“200岁”改成“20岁”);

整合:把不同格式的数据“统一收纳”——比如把Excel表格、游客评价文本、监控视频数据,都放进一个“数据仓库”,用“订单号”联“游客-酒店-景区”;

标准化:定个“统一规矩”比如所有景区客流都用“人次”,日期都写“2024-05-01”,避免“各说各的”。

第四步:管数据——别建完就忘,要“长期护着”

数据集不是“建完就万事大吉”,就像养植物要浇水,数据要定期“维护”:

保质量:每天检查数据准不准(比如客流数据是不是和闸机记录一致),低于95%准确率就预警;

保安全:游客手机号、身份证号要“脱敏”,景区营收数据只给授权人员看,防止泄露;

保版权:企业给的数据要签“使用协议”,避免侵权。

第五步:用数据——4个场景让数据“变现”

建数据集的最终目的是“用”,例如下面4个场景最能体现价值:

智慧景区运营:某景区用实时客流数据,当人数达最大承载量80%时,自动暂停线上预约,还把保洁排班调整到“客流高峰前1小时”;

精准营销:通过游客画像,给“亲子家庭”推“主题乐园+亲子酒店”套餐,给“老年游客”推“康养景区+慢旅行”线路,提升营销ROI(投入产出比);

科学决策:例如某市政府发现“周末短途游占比60%”,立刻加开“市区到周边景区的直达公交”,还建了3个“周末市集”,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游客服务升级:例如“一码游贵州”用整合的数据,给游客推“个性化线路”——比如你搜“贵阳1日游”,会根据你“喜欢人文”推荐“黔灵山+甲秀楼”,根据你“带娃”推荐“贵州科技馆+野生动物园”。

第六步:保落地——要“政府+企业+技术”一起干

单靠一家建不成数据集:

政府牵头:定规则、搭平台,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

企业参与:景区、酒店、OTA提供数据,同时用数据集优化自己的业务;

技术支撑:靠大数据、AI技术处理数据(比如用AI分析游客评价,找出“投诉最多的问题”),靠云计算存海量数据。

结语

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的建设,是数字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意识到:文旅竞争的核心,已经从“资源竞争”变成“数据竞争”。文旅数据的未来,是“活起来”,能让“老景区”变“智慧景区”,让“传统营销”变“精准触达”,让“游客吐槽”变“游客点赞”。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深入,文旅数据将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的文旅新生态

你所在的地方或景区,有没有开始建文旅数据集?遇到了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让文旅数据“活”起来!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