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及障碍度研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8:35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逐渐得到满足,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部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

作者:胡旭,樊帆*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简介:胡旭,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通信作者,教授,硕士,从事农林经济管理研究。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5年5期

引文格式:胡旭,樊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及障碍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5,53(5):190-195.

OSID开放科学计划

长按识别论文专属二维码,听作者讲述论文写作背景,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逐渐得到满足,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部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注重内在联系,把握全局的发展,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必然要付诸的行动,符合历史前进脉络,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展现。当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出现很多制约因素,如缺乏新的农业从业人员、土地细碎化问题、科技赋能农业不足、农业生产理念固化、农产品初次加工设施不健全等。因此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研究热点在指标体系构建和区域的选择上。非统一性指标体系构建和统一性指标体系构建相交织,全国性和区域性研究相辉映。大部分学者在探讨差异化时从东、中、西三部分出发,对比范围比较大,容易忽略少数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因此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创新空间。

目的

找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以期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基于2014—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六大行政地理区域入手,利用CRITIC权重法、莫兰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经济条件、农业产业效益、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投入5个维度(表1)的综合权重及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和障碍因子。

结果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

如表2所示,2022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是0.453,是2014年的1.17倍。从整体趋势来看,呈逐年增长的稳定态势。从六大地理区域来看,各地区的均值排名为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东北和华北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远高于平均水平,而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则低于全国均值,说明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虽然逐年增长,但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出现此类结果的原因在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拥有两大平原,利于农机耕作。华东地区处于沿海地带,最早享受到了对外开放的政策,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市场化体系健全,城乡融合水平高,为农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又会缩减农业的发展空间。中南地区有6个省份,这些省份人口规模大,但向外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劳动力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但该地区自古就是商贸聚集的通道,如今又受益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扶持,高品质农牧产品流通交易频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明显。西南地区只有四川省的成都平原适宜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贵州、云南和西藏地处高原,良田面积少,地质灾害多,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各省发展的水平来看,研究发现,黑龙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均值为0.601,黑龙江的纬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农产品品质优,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国家对北大荒的政策性开发,自然条件的先天禀赋性和后天的政策导向共同促进了其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内蒙古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排在第2位,均值为0.504。作为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畜牧业占比大,在饮食上以牛羊肉为主,化学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低,游牧形式导致复种指数高。中南地区的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均值排名第5位,其余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值位于全国靠后,究其原因在于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生产的宝地。广东居第26位,海南居第31位。广东和海南的经济开放程度高,生产力要素流动频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劳动力从事服务业和轻工业生产,对农业的冲击较为明显。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相关性

全部空间自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借助空间临接权重矩阵,运用莫兰指数进行验证。如表3所示,全局莫兰指数在2014—2022年下降的年份少,上升的年份多,从2015年的0.383至2022年的0.398,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反映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即无论是高发展水平地区还是低发展水平地区在空间上皆趋于集聚。

局部空间相自关。局部Moran’sI 集聚如表4所示,在HH区和LL区的省份比较集中,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和河南8省在2014—2022年一直处在高高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身水平和辐射作用较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省份的农业用地规模大、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多、平原面积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位于低低区,自身与临近省份发展水平都较低,原因在于这些省份内部山地丘陵较多,阻碍了发展。上海、甘肃、陕西始终处于低高区,说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但临近省份发展水平较高,其原因在于:上海的经济发达,可用的农业耕地占比小;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壤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甘肃深居内陆,北部有祁连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干旱面积多,不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疆一直位于高低区,自身发展水平高而周围发展水平低。北京市在2020年后从LH区进入HH区,农业发展水平区域稳定。而湖北省在LL区和HL区多次跃迁,说明周围省份对其影响较大。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

准则层障碍因子。由图1可知,各准则层障碍因子中的排序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产业效益>农业绿色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关键的障碍因子,且呈现逐年明显增加的趋势;农业科技投入呈下降趋势;农业经济条件整体递减,但递减速度偏慢;农业产业效益和农业绿色发展变化幅度较小,且比较稳定,但农业产业效益远高于农业绿色发展。

图1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准则层障碍因子

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障碍因子为六大地区分别在2014、2016、2018、2020和2022年的累计相加,在障碍因子的选择方式上,从准则层选取各自年份排名靠前的2个,从指标层中选取各自年份排名靠前的3个,在表中皆以障碍度值的大小顺序排列。详细情况见表5。

41农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华东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农民的收入水平高。而A5农业科技投入虽然不是主导性障碍因子,但在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皆出现过,说明中国农业发展科技化程度比较低,需要将现代化科技运用于农业邻域。A4农业现代化水平制约于各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表明各地区的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无法满足农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需要。在指标层中,B21农业科研人员比重一直是各所有地区的主导性障碍因子。华北、东北和西北在这5个年份里,B4农村居民人均禽类消费量的阻碍作用都排在第2位,华东、中南和西南也同时受到B15机播水平的影响。华东和西南的准则层障碍因子趋于稳定,华北和西南的指标层障碍因子趋于稳定态势,其余地区的各项障碍因子存在变化。就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而言,需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农业领域的人才引进,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

结论

(1)中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东北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均值,且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大,分布不均衡。

(2)多数省份在空间上处于高高区和低低区,跃迁现象不明显,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对周围的辐射带动强烈,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则趋于稳定态势。

(3)从障碍因子来看,大部分地区准则层的障碍因子为农业经济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层中的农业科研人数长期不足,成为制约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难题。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协调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链条;加大科技服务投入,提升发展效率。

更多推荐论文

论文推荐|羊圈带式饲喂输送系统设计研究

论文推荐|三江平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论文推荐|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论文推荐|不同生姜资源品质与产量比较

论文推荐|热应激对肉牛机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论文推荐|镇江地区5个粳稻品种产量因素及穗粒数相关基因差异分析

论文推荐|铜绿假单胞菌核糖体蛋白YggL的演化与功能分析

论文推荐|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参数优化试验

论文推荐|青钱柳根际微生物及其多糖累积的相关性分析

论文推荐|北京城市绿地乡土植物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采编:小白

排版:小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