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不是我说的,是29岁就身价32亿美元、掌管290亿美元AI独角兽Scale AI的联合创始人王亚历山大说的。这位年轻的亿万富翁最近在博客里爆料,他研究了苹果乔布斯、特斯拉马斯克这些商业巨头后发现,成功的秘诀就俩字:过度。
你知道吗?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做得太过了"。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29岁就身价32亿美元、掌管290亿美元AI独角兽Scale AI的联合创始人王亚历山大说的。这位年轻的亿万富翁最近在博客里爆料,他研究了苹果乔布斯、特斯拉马斯克这些商业巨头后发现,成功的秘诀就俩字:过度。
听起来挺反常识的对吧?咱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但王亚历山大偏偏说,在创业这件事上,"太多才是刚刚好"。
他在题为《做得太多:如何成为领导者》的文章里写道:"作为领导者,你就是整个公司关心程度的上限。你得做更多、在乎更多、尝试更多,超出常理的那种。"
这话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如果你是老板,你对产品细节抠到什么程度,员工最多也就能做到那个程度。你要是随随便便,底下人只会更随便。
王亚历山大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他说如果没有乔布斯那种"强迫症"般的细节控,就不会有今天的苹果;没有马斯克那种"疯狂"的执行力,特斯拉和SpaceX也不可能成功。"我从来没见过普通的努力能带来非凡的成果",他这么总结。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鸡血吗?还真不是。
2022年,王亚历山大做了个在当时看来特别激进的决定。他把Scale AI的大部分资源从自动驾驶领域转向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这个转变有多猛呢?六个月内,公司绝大部分团队都被调去做大模型数据标注了。
很多人当时觉得他反应过度了。结果呢?据彭博社报道,Scale AI在2024年营收达到8.7亿美元,今年预计能冲到20亿美元。今年6月,Meta直接砸了143亿美元投资Scale AI,还把王亚历山大挖去当首席AI官。
这就是"过度"的威力。
王亚历山大还列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清单,教你怎么理解"过度":
别人说你过度乐观,其实那才是正常的乐观。
别人说你过度沟通,那只是正常的沟通。
别人说你过度交付,那只是正常的交付。
别人说你在微观管理,那只是正常的管理。
别人说你优先级排序太狠,那只是正常的优先级排序。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让人往死里干吗?工作生活平衡怎么办?
确实,瑞银和普华永道201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对商业的痴迷专注"是大多数亿万富翁的共同特质。迪士尼CEO鲍勃·艾格也说过:"乐观是优秀领导力的核心原则,人们不愿意跟随悲观主义者。"
但斯坦福大学教授、连续创业者史蒂夫·布兰克提醒,盲目乐观也能毁掉你。如果过度自信导致你跳过必要的计划和市场调研,那就是"致命错误"了。
至于微观管理这事儿,专家们的看法也不一致。亿万富翁马克·库班说,公司初创阶段可能确实需要事无巨细地管。但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苏西·韦尔奇警告,过度的微观管理会让领导者迅速燃尽,还会创造有毒的工作环境,员工留不住。
研究也显示,创业者的倦怠率和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都特别高。
但王亚历山大不在乎这些。他说:"创造有意义的东西是美好的,也是可怕和痛苦的。如果你没有做过头,那就是做得不够。"
这话听着有点极端,但仔细想想,哪个改变世界的创新不是从"疯狂"的想法开始的呢?普通人觉得马斯克要把人送上火星是痴人说梦,觉得乔布斯非要把手机做成一整块玻璃是强迫症发作。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当普通人,而少数人能创造奇迹的原因吧。
当然了,这种"过度哲学"适不适合你,还得你自己掂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或马斯克,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事业牺牲一切。
但至少王亚历山大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想要做成点什么事儿,可能真的需要比别人多走几步,哪怕看起来有点"过了"。
来源:娱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