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了一则“认错声明”,承认中超比赛中主裁判麦麦提江的判罚存在失误。而最引人关注的是,足协表示,这个结论是“经与国际足联沟通后”才确认的。消息一出,瞬间引爆舆论:咱们自己的裁判,连判罚对不对都得靠“外援”定夺?
足协认错背后,裁判耳机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国际足联介入才敢定判罚,自家裁判团队却连回放都不看?
9月18日,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了一则“认错声明”,承认中超比赛中主裁判麦麦提江的判罚存在失误。而最引人关注的是,足协表示,这个结论是“经与国际足联沟通后”才确认的。消息一出,瞬间引爆舆论:咱们自己的裁判,连判罚对不对都得靠“外援”定夺?
那场比赛最大的争议,在于一次手球嫌疑的处置。从转播画面能听到,主裁麦麦提江与视频助理裁判顾春含在耳机中紧急沟通,语气紧绷,但两人最终没有回看VAR,就直接作出不判点球的决定。山东跟队记者老牛随后质疑:“规则明明要求意见不一致时应回看录像,他们为什么不看?”“他们私下说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公开?”
这波操作,别说球迷,连吃瓜群众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评论区早就炸了锅。有球迷调侃:“是不是裁判组自己都吵崩了,才不敢放录音?”有人直言:“每次都是‘内部处理’、‘后续改进’,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次次重复的剧情。”更有人痛心:“裁判连最基本的沟通流程都不遵守,足协的公信力还剩多少?”
而这,早已不是第一次。
举个例子,去年某场焦点战,同样出现VAR介入争议,裁判组交流内容至今成谜;再往前,中甲联赛某次判罚错误后被内部处理,但具体沟通细节从未公开。球迷们不断呼吁公布裁判对话录音,却总是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第三个例子更典型——2018年某次国际友谊赛,中国裁判组在一次判罚后迅速公开交流内容,反而获得球迷理解和认可。透明一点,其实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赢回信任。
裁判问题,表面上是一场比赛的失误,深层却是制度与文化的博弈。如果每一次错误,只换来一纸模糊的“认错”和所谓的“内部加强管理”,而没有机制上的透明化和监督改进,同样的质疑只会一再上演。
我们不能只做“吃瓜群众”,一边骂一边继续看。更应呼吁建立更公开、更专业的裁判评议与信息公开机制。批评不是终点,推动改变才是。
正如一位球迷所说:“足球是圆的,但不该是‘糊’的。”裁判的耳机里,不该有不能说的秘密。足协的声明,也不该总是姗姗来迟又语焉不详。
只有阳光照进的地方,才有真正的信任。 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认错,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