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促就业从“人找岗”到“岗找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18:45 1

摘要:2025年,自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以“产业拉动、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培训促进、服务助推”为抓手,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打出了技能培训、商圈招聘、直播带岗等一系列促就业“组合拳”。

2025年,自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以“产业拉动、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培训促进、服务助推”为抓手,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打出了技能培训、商圈招聘、直播带岗等一系列促就业“组合拳”。

穿针引线 织就“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新图景

“抽纱刺绣工”职业技能培训。(资料图)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企业更是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群体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在为求职者增添一技之长的同时,充分促进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六犋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余名学员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个个已经绣制完成的刺绣作品——鸿运醒狮摆放在她们面前。

这些栩栩如生的精美挂件将被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回收,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是以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为基础、融合现代服饰元素的创新设计应用、以助推产业发展为核心价值的职业类技能培训的专业教育机构,目前已形成以职业技术培训为核心的“产学研销”一体化、全方位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按照“培训+输出+跟单+品牌”经营模式,先后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讨号板村、美岱村和六犋牛村等多地开展农村“订单式手工编织和非遗刺绣培训”,与参训学员形成长期合作模式。

“从2024年11月开始,我们与六犋牛村村委会合作,对村里有参训意愿的村民开展手工刺绣订单式培训,主要教授刺绣针法。学员掌握传统针法后,利用学校统一提供的材料包来制作手工艺品。学校会对成品进行回收,以‘线上非遗手工账号+线下实体门店’的方式进行销售。学员每绣制一件成品可以拿到10元的手工费。”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辛琳介绍说。

在辛琳的手机中,记者看到了一笔笔发送给参训学员的转账记录,他说:“举办‘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参训学员拓宽了灵活就业的路子,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有利于引领带动更多群体就业创业、致富增收,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我是去年底参加的培训,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现在能独立绣制作品并开始接单了,目前已经交了十几个产品,挣了100多元。通过学习,自己也有了一技之长,很有成就感。”参训学员刘丽平告诉记者。

此外,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还积极吸引带动全市社会零工就业,并推选学员亮相各类交流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使“服饰技艺”转化为“服饰经济”,着力打造“青城服饰匠人”劳务品牌,在提升技能水平、吸纳一方劳动力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服务驿站入驻商圈 重构就业服务供给新方式

4月17日,赛罕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一角。

在鹏欣金游城就业创业服务驿站站长助理王景波手中的台账上,条理清晰地记录着成百上千位求职者的信息。

“姓名、年龄、意向工种……”厚厚的台账为求职者与用工者搭建起“鹊桥”,设置于商圈里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也以嵌入式的服务模式,重构着就业服务供给新方式。

据了解,鹏欣金游城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是呼和浩特市首批就业服务站点。商圈就业服务站在具备社区就业服务的全部职能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前置到第一线,前置到就业前、创业前,充分运用政策,帮助企业和商户降本增效,促进就业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2月,我们登记的求职者有121人,成功匹配60人,4月前3天,在50余人的求职者中已经成功匹配22人。”王景波翻动着手中的台账告诉记者。

谈及主要就业岗位,王景波说:“我们以金游城为圆心,辐射周边商户,对接岗位类型主要是零工,像小区保安、肯德基、必胜客等餐饮岗位都是需求量较大的,不久前万达一次性招收了20余位超市理货员和分拣工。从2024年6月28日成立以来,零工就业群已经从4个扩展到10个,覆盖4200余人。”

“原来我们每天都是靠‘蹲马路’‘站桥头’等待接零活,现在通过服务驿站就可以达成合作意向,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刚对接完超市分拣工的老张欣慰地说。

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不仅实现“鹊桥”式对接,还为周边商户进行“定制化”技能培训。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四众学校邀请金游城商圈内20余家商户开展公益课堂,在课堂上深入调研、了解商户们的实际需求后,学校围绕商户需求,组织专业师资队伍,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在赛罕区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金游城商圈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帮助商户打开互联网销售思维,使其具备互联网销售能力,实现降本增效,让就业重点群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就业。

在金游城商圈,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招聘会也开启了就业创业“直通车”。

“2024年6月28日下午,我们举办了招聘会进商圈活动。共61家企业参会,提供了2790多个岗位,涉及科技、教育、牧业、电子商务、新媒体等多个领域。赛罕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抖音、视频号、快手等平台同步推送线上直播带岗,采用‘主播介绍、企业答疑、交流互动’形式,累计吸引约20850人观看,236名求职者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赛罕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崔健介绍。

呼和浩特现已在赛罕区金游城、回民区万达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商业集聚区建设5家“商圈就业服务站”,将商业繁华区变为求职集聚区。

沉浸式、社交化的招聘体验满足了求职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求职需求,让求职市场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聚人气,让人气“流量”转化为就业“留量”。

“商圈的旺盛人气与多元业态,为就业创业提供了天然土壤。就业创业服务驿站的建立将政府服务延伸至市场最前沿,实现资源精准对接。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完善的服务进一步发挥好商圈在稳就业、保用工、优服务、促发展中的作用。”赛罕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高云峰说。

直播带岗 让求职者“云上”选岗

直播带岗。(资料图)

41岁的胡先生在家门口500米的生活圈内实现就业,竟然是因为一场直播。

将时钟拨回到今年2月7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春风行动”就业促进行动直播间,41岁的求职者胡先生在观看直播后,通过直播间智能简历投递通道提交了个人信息。

后台接收到该简历后第一时间由专人致电沟通。通过电话交流了解了胡先生的专业背景和个人能力,通过综合研判其居住区域、商超从业经历及通勤需求后,从在招岗位中精准筛选出超市理货员岗位——该岗位不仅与求职者专业背景契合,而且实现了“家门口500米就业圈”的便利诉求。最终促成2月8日的试岗体验,企业在试岗评估中充分肯定了胡先生的货架整理标准化作业能力与客户服务意识,双方于2月11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以前只听说过直播带货,没想到现在还有直播带岗,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胡先生一边理货,一边对记者说。

胡先生口中的“直播带岗”的“源头”是位于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直播带岗基地。

该基地于2023年8月建成,是全国领先、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基地依据各大直播平台的流量和算法优势,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传播招聘信息、就业政策、职场指南等信息,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精准匹配和智能推送,带动人力资源行业降本增效、数字转型。

“今年,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招聘会现场增设了新业态技能展示区,聚焦新媒体主播和无人机培训,探索科创加就业的新路径,推动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创新型转变。同时,‘青城职聘’视频号从3月起开始常态化直播,每周更新100多家企业信息,提供2000多个岗位,求职者可以24小时查看。”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芳介绍说。

2025年以来,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直播带岗基地已组织直播225场,覆盖企业5616家次,提供岗位6.68万个次,观看量97万人次。

从“人找岗”到“岗找人”,从单向宣讲到双向互动,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创新实践揭示了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逻辑。当直播间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新场域,“双向奔赴”的直播模式正在重构就业服务生态,也在不断提升首府就业服务“智慧化”程度。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郑学良

实习生:于梦圆 赵宇昕

新闻编辑:陈春艳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