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六点,城南派出所的大门刚开,秦老太就推着她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来了。 她麻利地在门口右侧摆开菜摊,青菜、萝卜、西红柿,都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还带着露水。
开篇
清晨六点,城南派出所的大门刚开,秦老太就推着她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来了。 她麻利地在门口右侧摆开菜摊,青菜、萝卜、西红柿,都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还带着露水。
"秦奶奶,今天这么早啊。"值夜班的老陈警官打着哈欠走出来。 秦老太抬头笑了笑,满脸的皱纹像菊花一样绽开:"小陈,下班了?我给你留了几个西红柿,拿回去给孩子吃。"
老陈摆摆手:"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们有纪律的。"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在摊前蹲下,假装挑菜的样子陪老太聊了几句。
新来的小王警官从所里走出来,看到这一幕皱起了眉头。 "陈哥,这老太太怎么能在咱们所门口摆摊?这影响多不好。"
老陈瞥了他一眼:"小王啊,有些事你刚来不知道,秦奶奶在这儿卖菜都十五年了。" "十五年?"小王瞪大了眼睛,"那更不对了,咱们执法部门门口怎么能允许占道经营?"
老陈站起身,拍拍小王的肩膀:"赵所长都不管,你操什么心。走,该交班了。" 小王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老陈的表情,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秦老太听着他们的对话,手里择菜的动作没停。 她知道每个新来的警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最后都会像老陈一样,默默接受她的存在。
上午八点,赵所长准时出现在所门口。 他个子不高,略微发福,头发已经花白,但走路依然挺直腰板,一看就是老警察的派头。
"秦姨,生意怎么样?"赵所长在摊前停下。 秦老太忙站起来:"挺好的,所长,您要点什么?"
"不用不用。"赵所长摆摆手,目光扫过那些新鲜的蔬菜。 他的眼神有些复杂,像是透过这些菜看到了什么别的东西。
"所长,听说您要调走了?"秦老太突然问道。 赵所长一愣,随即苦笑:"消息传得挺快,下个月就走。"
秦老太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她低下头继续整理菜叶。 "十五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赵所长沉默了片刻,转身走进了派出所。 他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萧索,秦老太看着那个背影,眼眶有些湿润。
中午时分,派出所门口人来人往。 附近的居民都知道秦老太的菜新鲜便宜,纷纷来买。
"秦姨,给我称两斤西红柿。" "秦奶奶,有小白菜吗?"
秦老太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容。 小王警官站在所里的窗前,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你是不是觉得奇怪?"老陈端着茶杯走过来。 小王点点头:"确实奇怪,为什么赵所长允许她在这儿摆摊?"
老陈喝了口茶:"小王啊,这世上有些事,不是简单的对错能说清的。" "什么意思?"小王更困惑了。
老陈指了指窗外的秦老太:"你看她,七十多岁了,每天风雨无阻地来这儿卖菜。你觉得她是为了赚钱吗?" 小王仔细观察,发现秦老太的衣着虽然朴素,但很整洁,不像是特别缺钱的样子。
"那她图什么?"小王问。 老陈摇摇头:"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赵所长能回答你。"
01
下午三点,派出所相对清闲的时候,小王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 他敲开了赵所长办公室的门。
"所长,我能问您个事吗?"小王小心翼翼地说。 赵所长抬起头,看到是小王,点了点头:"坐吧,什么事?"
小王坐下后,组织了一下语言:"所长,门口那个秦奶奶……" 赵所长的表情微微一变,他放下手中的笔:"你想问什么?"
"我就是好奇,为什么允许她在所门口摆摊?这不符合规定吧。"小王直言不讳。 赵所长沉默了很久,久到小王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小王,你知道什么是责任吗?"赵所长突然问道。 小王一愣:"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治安,这是我们的责任。"
赵所长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职业责任,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正在收摊的秦老太。
"有些责任,是用一辈子都还不清的。"赵所长的声音很轻。 小王更困惑了,他看着所长的背影,感觉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故事。
"所长,您和秦奶奶认识很久了?"小王试探着问。 赵所长转过身,眼神复杂:"不算认识,但也算认识。"
这个回答让小王更摸不着头脑了。 赵所长看出了他的困惑,坐回椅子上:"小王,有些事情,时机到了自然会明白。"
小王只好点点头,退出了办公室。 他心里的疑问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多了。
傍晚时分,秦老太收摊了。 她把卖剩的菜装进袋子,准备推车离开。
"秦姨,我帮您。"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秦老太回头,看到赵所长走了过来。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秦老太连忙摆手。 但赵所长已经接过了三轮车的把手:"我顺路,送您一程。"
两人并肩走在夕阳下的街道上。 路人看到穿警服的所长推着菜贩的三轮车,都投来诧异的目光。
"所长,这样不好,影响您的形象。"秦老太有些不安。 赵所长笑了笑:"都要走了,还在乎什么形象。"
他们走到一个路口,赵所长停下来。 "秦姨,我走了之后,新来的所长可能不会让您继续在门口摆摊了。"
秦老太点点头:"我知道,没关系的。" "您……有什么打算吗?"赵所长问道。
秦老太看着远方:"该结束了,十五年,够了。" 她的声音很平静,但赵所长听出了其中的沧桑。
"秦姨,其实您不必……"赵所长想说什么,但被秦老太打断了。 "所长,有些事,我必须做。不为别人,就为我自己心安。"
赵所长不再说话,继续推着车往前走。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晚上,小王在值班室翻看着派出所的旧档案。 他想找找有没有关于秦老太的记录。
翻了半天,他只找到一份十五年前的出警记录。 那是一起持刀抢劫案,歹徒在逃跑过程中劫持了人质。
记录显示,当时一名见义勇为的青年为救人质,被歹徒刺伤,最后因失血过多牺牲。 那个青年叫赵小军,二十三岁,是本市某大学的学生。
小王看到这个姓氏,心里一动。 赵小军,赵所长,难道……
他继续往下看,但关于被救人质的信息很少,只写着"女,五十五岁,本市居民"。 没有名字,没有详细地址,像是被刻意隐去了。
小王合上档案,陷入了沉思。 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秦老太很可能就是当年被救的人质。
第二天一早,秦老太照常来摆摊。 小王特意早到了一会儿,在门口等着她。
"秦奶奶,我帮您摆摊吧。"小王主动上前。 秦老太有些意外:"小王啊,不用麻烦你。"
"不麻烦,举手之劳。"小王帮她把菜摆好。 摆完后,他装作随意地问:"秦奶奶,您在这儿卖了十五年菜,一定见过不少事吧?"
秦老太笑了笑:"是啊,看着你们这些小警察来来去去,一批又一批。" "那您记得十五年前的事吗?"小王试探着问。
秦老太的手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 "人老了,记性不好,很多事都忘了。"
小王知道她在回避,但也不好再追问。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买菜。
"秦姨,给我来两斤土豆。" "好嘞,小陈媳妇,今天做什么好吃的?"秦老太热情地招呼。
趁着秦老太忙着的时候,小王悄悄观察她。 他发现秦老太的左手腕上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像是刀伤留下的。
这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 当年的劫持案中,人质肯定也受了伤。
02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所长调离的日期越来越近。 派出所里的气氛有些沉重,大家都舍不得这个老所长。
"赵所长人真的很好,对我们这些小辈特别照顾。"一个年轻警察说。 "是啊,他要是不走就好了。"另一个附和。
老陈叹了口气:"人各有志,赵所长在这里待了十五年,也该换个环境了。" 十五年,又是十五年,小王注意到这个时间点。
这天中午,小王找到老陈私下聊天。 "陈哥,你在所里时间长,能告诉我赵所长的一些事吗?"
老陈看了他一眼:"你小子,还在琢磨秦奶奶的事?" 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好奇。"
老陈想了想,压低声音说:"我也是听老同事说的,赵所长有个儿子。" "有儿子?我怎么从没见过?"小王惊讶。
"因为他儿子十五年前就去世了。"老陈的表情变得严肃。 小王倒吸一口凉气:"就是那个见义勇为的赵小军?"
老陈点点头:"你查过档案了?聪明。没错,就是他。" "那秦奶奶……"小王欲言又止。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但我猜测,应该有关系。"老陈说。 "不然赵所长不会允许她在门口摆摊十五年。"
两人正说着,赵所长从办公室出来了。 "都在聊什么呢?不用工作了?"
大家赶紧散开,各忙各的。 赵所长走到门口,看了一眼秦老太的摊位,眼神有些复杂。
下午,秦老太的老邻居陈姨来买菜。 两个老太太聊起了家常。
"老秦啊,你这身体还真硬朗,天天出来摆摊。"陈姨说。 秦老太笑笑:"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活动活动。"
"你儿子不是在国外吗?怎么不去享福?"陈姨问。 秦老太的表情有些黯然:"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事要做。"
陈姨看出她心情不好,转移话题:"听说这派出所的所长要调走了?" "是啊,下个月就走。"秦老太说。
"那你以后还在这儿摆摊吗?"陈姨关心地问。 秦老太沉默了一会儿:"看情况吧,也许该换个地方了。"
陈姨走后,秦老太坐在小凳子上发呆。 她看着派出所的大门,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十五年前的某一天。
那天也是这样的午后,阳光很好。 她去银行取钱,准备给在国外读书的儿子汇生活费。
谁知道刚出银行就遇到了抢劫犯。 那个穷凶极恶的男人用刀抵着她的脖子,把她当作人质。
就在她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冲了上来。 那个年轻人很勇敢,但也很年轻,只有二十三岁。
"放开她!有什么冲我来!"年轻人喊道。 歹徒发了狂,刀子乱挥。
在混乱中,年轻人护住了她,自己却被刺中了要害。 血,好多血,染红了地面。
年轻人倒在她怀里,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阿姨,您……没事吧?" 她哭着摇头,双手按着他的伤口,但血还是不停地流。
救护车来了,警察来了,但年轻人还是走了。 后来她才知道,那个救她的年轻人叫赵小军,是派出所赵所长的独子。
从医院出来后,她想去感谢赵所长,想要补偿什么。 但赵所长拒绝见她,只传话说:"这是小军自己的选择,与你无关。"
可是怎么能无关呢? 一条年轻的生命因她而逝,这个恩情,这个债,她一辈子都还不清。
于是她开始在派出所门口卖菜。 起初赵所长想赶她走,但她坚持着,日复一日。
渐渐地,赵所长不再赶她了。 有时候他会在她摊前停留片刻,什么都不说,只是看看那些新鲜的蔬菜。
03
时间进入了赵所长在位的最后一周。 派出所里已经开始准备欢送会,新任所长下周就要到任。
这天早上,秦老太来得比平时更早。 她不仅带来了新鲜的蔬菜,还带了一个看起来很旧的木盒子。
木盒子被她小心地放在三轮车最里面,用一块布盖着。 她时不时地看一眼那个盒子,眼神里有期待也有不安。
"秦奶奶,今天怎么这么早?"小王照例来帮忙。 "睡不着,就早点来了。"秦老太说。
小王注意到了那个盒子,但没有多问。 他隐隐感觉,今天可能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
上午十点,赵所长像往常一样出来巡视。 他在秦老太的摊前停下,这次停留的时间比平时长。
"秦姨,我后天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赵所长说。 秦老太点点头:"我知道,所长这些年辛苦了。"
"不辛苦,这是我的工作。"赵所长说。 两人都沉默了,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
"所长,我有样东西要给您。"秦老太突然说。 她转身从三轮车里取出那个木盒子。
赵所长看到盒子,脸色微变:"秦姨,您这是……" "所长,这个盒子我准备了十五年,今天终于可以给您了。"
秦老太双手捧着盒子,递向赵所长。 赵所长后退了一步:"秦姨,我不能收。"
"所长,您听我说完。"秦老太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里面的东西,是我欠小军的,也是我欠您的。"
周围的人都被这一幕吸引了。 小王和其他几个警察都停下手中的事,看着他们。
"秦姨,小军做的事是他自己的选择,您不欠我们什么。"赵所长说。 "可是如果不是为了救我,他就不会……"秦老太哽咽了。
赵所长深吸一口气:"秦姨,这些年您在这里卖菜,我知道您的心意。" "但是小军如果还在,他也不会要您的回报。"
秦老太摇摇头:"所长,您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这不是回报,这是……这是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孩子的亏欠。"
她打开了盒子的盖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叠钱。 不是大额钞票,都是一块、五块、十块的零钱。
"这是我这十五年卖菜的钱,每一分都在这里。"秦老太说。 "我知道钱买不回小军的命,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赵所长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是这样。 围观的人也都被震撼了,原来秦老太十五年的坚持,是为了这个。
"秦姨,我不能收。"赵所长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钱您留着养老,小军在天之灵也不会愿意的。"
秦老太固执地把盒子往前推:"所长,如果您不收,我会一直在这里卖菜。" "哪怕新所长不让我在门口摆,我也会在附近找地方。"
两人僵持着,谁都不肯退让。 这时,老陈走过来,小声对赵所长说:"所长,要不您先收下?"
赵所长看了老陈一眼,又看看秦老太坚定的表情。 他知道,如果不收,秦老太真的会一直这样下去。
"好,秦姨,我收下。"赵所长接过盒子。 "但是有个条件,您以后不要再卖菜了,好好在家养老。"
秦老太点点头,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谢谢所长,谢谢您这些年的包容。"
赵所长也红了眼眶:"该说谢谢的是我,谢谢您让我知道,小军的牺牲是值得的。" "他救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04
赵所长收下盒子后,转身回了办公室。 秦老太站在原地,似乎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小王走过去扶住她:"秦奶奶,您坐会儿吧。" 秦老太摆摆手:"不用,我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她开始收拾摊位,动作比平时慢了很多。 每一样蔬菜都被她仔细地装好,像是在告别。
"秦奶奶,您真的不卖了?"小王问。 秦老太笑了:"不卖了,该结束了。"
下午,赵所长把老陈叫到办公室。 "老陈,你帮我个忙。"赵所长说。
"所长您说。"老陈答道。 赵所长打开抽屉,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我的一点积蓄,你帮我匿名捐给市里的见义勇为基金会。" 老陈接过信封,沉甸甸的。
"所长,这……"老陈欲言又止。 "就说是一个普通市民的捐款,不要提我的名字。"赵所长说。
老陈明白了,这钱应该就是秦老太给的那些。 赵所长不能真的收下,但也不能直接还给秦老太。
"我明白了,所长。"老陈点点头。 "还有,"赵所长又说,"以后多关照一下秦姨,她年纪大了。"
老陈重重地点头:"您放心,我们都会照顾她的。" 赵所长欣慰地笑了:"那我就放心了。"
傍晚时分,秦老太推着空空的三轮车准备离开。 这是她最后一次从派出所门口离开。
"秦姨,等一下。"赵所长追了出来。 秦老太回头,看到赵所长手里拿着一个相框。
"这是小军的照片,我想……您应该有资格拥有一张。"赵所长说。 照片上的年轻人阳光帅气,笑容灿烂。
秦老太双手接过照片,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谢谢,谢谢所长。"
"是我该谢谢您。"赵所长说。 "这些年,看着您每天在这里,我就感觉小军还在。"
"他的善良和勇敢,通过您的坚持,一直都在。" 秦老太紧紧抱着照片:"他是个好孩子,真的是个好孩子。"
"是啊,他是。"赵所长说。 "秦姨,保重身体,有空来所里坐坐。"
秦老太点点头,推着三轮车慢慢走远。 夕阳下,她的背影显得格外瘦小,但又格外坚强。
第二天,派出所门口没有了秦老太的身影。 许多来买菜的街坊邻居都很诧异。
"秦姨呢?怎么没来?" "听说她不卖了。"
"不卖了?卖了十五年,怎么突然不卖了?" "好像跟赵所长要走有关。"
大家议论纷纷,但没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只有小王和老陈几个人心里清楚。
赵所长最后一天上班,所里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会。 大家都舍不得这个好所长,纷纷敬酒道别。
"赵所长,到了新单位别忘了我们啊。" "有空常回来看看。"
赵所长一一回应着大家的祝福。 但他的目光时不时飘向窗外,那个曾经摆摊的地方。
欢送会结束后,赵所长独自来到门口。 那里已经空空如也,只有地上还能看到一些菜叶的痕迹。
他站了很久,直到老陈来叫他。 "所长,车来了。"
赵所长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 然后转身,大步走向等候的汽车。
05
赵所长走后的第三天,新任刘所长到任了。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上任第一天就开始整顿所里的各项工作。
"门口那块地方要清理干净,不能有小贩摆摊。"刘所长指示道。 小王和老陈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其实秦老太已经不来了,但他们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那个位置空着,就像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天下午,小王在下班路上遇到了秦老太。 她坐在社区公园的长椅上,手里拿着赵小军的照片。
"秦奶奶!"小王走过去打招呼。 秦老太抬头,认出了他:"是小王啊,下班了?"
"是啊,您在这儿晒太阳呢?"小王在她旁边坐下。 秦老太点点头:"闲着没事,出来走走。"
小王注意到她手里的照片:"这是……" "这是小军。"秦老太说,"赵所长给我的。"
小王这才第一次看清赵小军的模样。 照片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眼神清澈,一看就是个正直善良的人。
"他真年轻。"小王感叹。 "是啊,才二十三岁。"秦老太说,"如果活着,现在也该三十八了。"
"说不定都结婚生子了。" 秦老太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
小王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 有些伤痛,时间也无法抚平。
"小王,你知道吗?"秦老太突然说。 "我有个儿子,在国外。"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